[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槽栅功率MOSFET器件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8599.0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4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沈培;包梦恬;曹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336;H01L29/7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舟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功率 mosfet 器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硅槽栅功率MOSFET器件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n型柱包裹侧壁p型柱构成一种侧壁超结电场调制区来改善SiC功率槽栅MOSFET电学性能。本发明侧壁超结电场调制区使得沟槽底部周围电场均匀,从而起到了进一步缓解沟槽底部拐角处高场强,保护了栅氧化层。通过改变n型柱与栅极之间的距离,选取一组最优距离使得击穿电压与比导通电阻之间很好地折中。并且由n型柱包裹层与侧壁p型柱构成的侧壁超结电场调制区具有的p‑n结的面积较SiC全超结槽栅MOSFET结构小,从而导致新结构的栅‑漏电荷Qgd比传统SiC全超结槽栅MOSFET结构的栅‑漏电荷Qgd略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N型柱包裹P柱层的碳化硅槽栅功率MOSFET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SiC功率MOSFET器件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电子系统中,其可能需要应用于更加严苛的环境场合,如高温、高压、高频、强辐照等。SiC功率MOSFET器件将面临一系列可靠性问题,将阻碍SiC功率MOSFET器件及其功率系统的快速发展。其中,SiC功率MOSFET器件按照结构分布主要分为两大类:横向结构的MOSFET、纵向结构的MOSFET。相较于横向结构的MOSFET而言,纵向结构中的槽栅MOSFET结构由于没有JFET区,将降低器件比导通电阻。然而,槽栅MOSFET结构在器件阻断时由于栅氧化层电场过高,影响器件的可靠性。因此,器件设计者应设计出新的结构来解决槽栅MOSFET结构栅氧化层高电场的问题,保证槽栅MOSFET器件可靠工作尤为重要。并且当SiC功率MOSFET器件工作于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开关电路中时,SiC功率MOSFET器件长时间承受电应力使得寄生体二极管发生双极退化,导致SiC功率MOSFET器件动态损耗过大,制约了SiC功率MOSFET器件高频应用。针对在高频工作下SiC功率MOSFET器件的动态损耗过大的可靠性问题,尤其是SiC功率MOSFET器件的比导通电阻与栅-漏电荷之间的折中关系。因此,急需设计低动态损耗的SiC功率MOSFET新型器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N型柱包裹P柱层的碳化硅槽栅功率MOSFET器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碳化硅槽栅MOSFET器件结构在高压情况下沟槽拐角处高电场问题。以及碳化硅槽栅MOSFET器件长时间承受电应力使得寄生体二极管发生双极退化,导致SiC功率MOSFET器件动态损耗过大,制约了SiC功率MOSFET器件高频应用的可靠性问题。
本发明一种具有N型柱包裹p柱层的碳化硅槽栅功率MOSFET器件结构,传统全超结SiC槽栅MOSFET器件通过多外延生长,在n型漂移层上形成超结结构。而该结构特点主要包括p+-SiC埋层、n型电流扩散层(NCSL)、p型柱(p-pillar)和包裹p-pillar的n型柱(n-pillar)。通过在SF6/O2气体环境中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在n型外延层上形成深条纹沟槽,进而构成一定厚度的n型柱。采用沟槽填充外延生长方法制备p型柱,在外延生长后,通过研磨和抛光将外延生长的晶片减薄至外延晶片初始厚度,使晶片表面变平,然后在表面平坦的晶片上生长一层n型电流扩散层(NCSL)。NCSL形成后,制造一定尺寸(两p型柱之间的距离)的掩膜版对NCSL进行掩膜,并在掩膜版两边通过离子注入的形式生成两侧p+-SiC埋层区。
作为优选,所述的在n型外延层上形成深条纹沟槽,进而构成一定厚度的n型柱的掺杂浓度为6.0×1016cm-3,侧边厚度为24.0μm。
作为优选,所述的在n型外延层上形成深条纹沟槽,进而构成一定厚度的n型柱的掺杂浓度为6.0×1016cm-3,底部包裹厚度为1.0μm。
作为优选,所述的沟槽填充外延生长方法制备一定厚度的p型柱的掺杂浓度为2.0×1016cm-3,厚度为24.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8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