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拼板自动预叠设备及其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2601.7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3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幼平;马志辉;胡茂;李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陆信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B65G35/00;B65G47/74;B65G4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拼板 自动 设备 及其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拼板自动预叠设备,包括PP入料输送机、芯板入料输送机、PP校正台、芯板校正台、AGV送料小车、组合夹吊机、PP芯板成形台、组合台、钢板推送机、双层铜箔输送机三明治成型台和双卷铜箔裁切机,所述AGV送料小车设置于所述PP校正台和芯板校正台的两侧,所述PP校正台和所述芯板校正台设置于所述组合夹吊机的两侧,所述PP芯板成型台设置于所述组合夹吊机一端的下方,所述三明治成型台设置于所述组合夹吊机另一端的下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双拼板的全自动叠片,为客户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产能的同时,降低了出错率,提升了产品品质;降低用工成本,实现智能生产,向着未来工厂更近一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堆叠领域,特别是一种双拼板自动预叠设备及其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PCB厂产出印制电路板,多用于大到计算机、通讯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设备等等,小到电子手表、玩具等,只要有用到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要使各元气件间的电气互联,都要用到印制电路板,因产品涉及行业多,产品尺寸也就相对较多,所以,PCB厂生产叠板过程中,为了最有效的产出,经常会使用1层排多片板的情况,其中,使用1排2的制程最多,印刷电路板的叠板制程,需要将芯板、PP、铜箔组合(组合示意见附图),铜箔为整张,可以自动裁切叠合,而1排2的板,芯板和PP胶片均为双组合,原本由人工叠合,人工叠板速度相对较慢,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双拼板自动预叠设备及其工艺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拼板自动预叠设备,包括PP入料输送机、芯板入料输送机、PP校正台、芯板校正台、AGV送料小车、组合夹吊机、PP芯板成形台、组合台、钢板推送机、双层铜箔输送机三明治成型台和双卷铜箔裁切机,所述AGV送料小车设置于所述PP校正台和芯板校正台的两侧,所述PP校正台和所述芯板校正台设置于所述组合夹吊机的两侧,所述PP芯板成型台设置于所述组合夹吊机一端的下方,所述三明治成型台设置于所述组合夹吊机另一端的下方,所述组合台设置于所述组合夹吊机中间的下方,所述钢板推送机设置于所述三明治成型台的一侧,所述双层铜箔输送机设置于所述三明治成型台的另一侧,所述双层铜箔裁切机设置于所述双层铜箔输送机的一侧。
一种双拼板自动预叠设备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备设计有入料工位,包括PP入料和芯板入料,均可配合AGV运送车,完成快速交换空载盘和实载盘;
S2、由入料位送至分离工位,分离工位均设有伺服驱动螺杆升降平台,整叠PP和芯板载盘定位到伺服升降平台上,通过平台升降保持吸取高度恒定,来配合吸取机构下降吸取PP和芯板,吸取吊机有联动双吊头组成;
S3、PP联动的一个吊头负责将单张PP吸取至PP校正台,PP联动的另一个吊头负责将校正好单张PP吸取至成型台;
S4、芯板联动A吊头负责将单张芯板吸取至芯板校正台,芯板联动B吊头负责将校正好单张芯板吸取至成型台,与PP整齐组合,芯板上再组合1张PP,形成一组三明治组合;
S5、PP吊机与芯板吊机交替动作,可快速同步组成若干组三明治,分别至于若干成型台,A桌与B桌对中靠拢;
S6、候在成型台上方的组合夹吊机B吊头,下降夹取三明治组合,将其移至组合台载盘上,与铜箔结合钢板的组合进行三明治组合,完成一张板的自动叠板;
S7、设备自动叠完整本料件,再经其他物流设备送至压机热压成型。
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现双拼板的全自动叠片,为客户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产能的同时,降低了出错率,提升了产品品质;降低用工成本,实现智能生产,向着未来工厂更近一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陆信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陆信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26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极活性物质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 下一篇:一种智能网联无人车驾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