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8347.4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9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蔡广强;杨静丹;蔺洪永;张玲敏;包海花;杜莉莉;王明中;宋红岩;张春晓;张晓威;刘玉婷;徐大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3/3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素霞;刘秀奇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化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包括下述组分:有机酸和/或有机酸盐、醇类、糖类和反硝化菌剂,所述反硝化菌剂为丛毛单胞菌。本发明的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可以有效避免单一碳源存在的各种问题,且反硝化速率高于单一碳源甲醇,能够实现氮的高效去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微生物反硝化是目前污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脱氮方式,其主要原理为:反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提供电子供体的有机物即为反硝化碳源,同时这部分有机物还能作为细胞生长的底物。
我国污水处理中碳氮比(C/N)较低的问题普遍存在,在污水处理缺氧段投加碳源已成为最常用的脱氮手段。目前常用的外加碳源包括甲醇、乙酸钠、葡萄糖等,均能对脱氮起到促进作用。然而,甲醇属于危化品,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且微生物对甲醇具有一定的适应期,导致其不能用于应急投加。乙酸钠虽然可被微生物直接利用,用于应急投加,但其价格昂贵,且污泥产量高,间接提高了污泥的处理费用。葡萄糖容易引起丝状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问题的发生。因此,使用单一碳源均存在不同种类的问题,故开发一种脱氮效果好、安全性高、成本较低的复合碳源对于污水处理的反硝化脱氮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可有效解决/缓解采用甲醇、乙酸钠或葡萄糖作为碳源所带来的问题,且成本低、安全性好、脱氮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包括下述组分:有机酸和/或有机酸盐、醇类、糖类和反硝化菌剂,所述反硝化菌剂为丛毛单胞菌。
优选地,所述反硝化菌剂为丛毛单胞菌DB-1,所述丛毛单胞菌DB-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6354。
优选地,所述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有机酸和/或有机酸盐2%~15%、醇类2%~15%、糖类2%~15%和反硝化菌剂0.5~2%,余量为水。
优选地,所述有机酸和/或有机酸盐为乙酸钠、乙酸、丙酸、甲酸和正丁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醇类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糖类为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反硝化脱氮组合物的pH为6~8。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反硝化脱氮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反硝化脱氮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所述有机酸和/或有机酸盐加入到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醇类和糖类,搅拌至完全溶解;(3)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加入反硝化菌剂,即得所述反硝化脱氮组合物。
优选地,步骤(3)中在加入所述反硝化菌剂后,还包括调节pH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反硝化组合物的应用,其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可以避免单一碳源存在的各种问题,且反硝化速率高于单一碳源甲醇,能够实现氮的高效去除。
本发明的反硝化脱氮组合物的脱氮效果好、安全性高、成本较低、脱氮速率快。
本发明的反硝化脱氮组合物可使硝酸盐氮在90min内基本完全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83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