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4909.8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5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姚江;张熙;刘国兵;邓辛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C08L63/10 | 分类号: | C08L63/10;C08L71/02;C08K3/22;C08L77/10;C08K7/14;C08K7/06;C08J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边人洲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重量份计所述树脂组合物包括50~70份乙烯基酯树脂、5~15份含疏水基团化合物、2~10份纳米二氧化钛和0.5~3份固化剂;所述含疏水基团化合物包括聚氧丙烯类化合物、聚硅氧烷类化合物或氟碳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将所述乙烯基酯树脂、含疏水基团化合物、纳米二氧化钛和固化剂混合,得到所述树脂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树脂组合物通过特定乙烯基酯树脂、含疏水基团化合物和纳米二氧化钛复配,使得包括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材料机械性能优异,能够实现自我清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拉挤工艺是一种连续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方法,该方法通常是将浸渍树脂胶液的连续玻璃纤维束、带或布等,在牵引力的作用下,通过热模具固化成型,从而连续生产长度不限的复合材料型材。这种工艺尤其适于生产各种断面形状的玻璃钢型材,如棒、管、实体型材和空腹型材等。而完成拉挤工艺的主要原料包括树脂基体、增强材料以及辅助材料。其中树脂基体固化后作为型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特性及固化后的机械性能显著影响着工艺难度和产品质量。因此,通过设计基体树脂配方,得到功能性拉挤型材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现有技术中得到自清洁功能材料的途径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形成光催化表面,二是形成超疏水表面。光催化剂纳米粒子在光线辐射下具备极强的氧化-还原作用,可以对许多难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将光催化剂表面的各种污染物摧毁,同时达到抑制细菌生长和病毒活性的能力,达到自清洁的目的。例如CN107629432A公开了一种自洁免喷涂注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自洁免喷涂注塑材料包括基体树脂、珠光浆、自洁料、相容剂、过渡金属铬、酸性催化剂、润滑剂、增韧剂、偶联剂和抗氧剂。所述自洁免喷涂注塑材料通过在配方中引入自洁料,形成含钒酸铋的掺杂型可见光催化自洁层,具有非常好的可见光催化自洁效果,从而实现自洁的功能,但对树脂基体有腐蚀作用。
CN107716252A公开了一种自洁型超疏水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基膜表面喷涂或浸一层有机钛酸酯溶液,干燥,清洗,得到超亲水/水下超疏油复合膜材料;将所述超亲水/水下超疏油复合膜材料表面喷涂或浸在氟硅烷疏水剂溶液中,干燥,得到所述自洁型超疏水复合膜材料。通过所述方法制备的自洁型超疏水复合膜材料实现了膜材料的超疏水性能,可在抗污自洁、防雾或防冰领域中广泛使用。但是所述超疏水复合膜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减弱,使用寿命短。
因此,开发一种机械性能好、具有自清洁功能且适合采用拉挤工艺生产的材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树脂组合物通过选用特定的乙烯基酯树脂和含疏水基团化合物,配合纳米二氧化钛的使用,使得所述树脂组合物固化后机械性能优异,能实现自我清洁。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以重量份计所述树脂组合物包括50~70份乙烯基酯树脂、5~15份含疏水基团化合物、2~15份纳米二氧化钛和0.5~3份固化剂;所述含疏水基团化合物包括聚氧丙烯类化合物、聚硅氧烷类化合物或氟碳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乙烯基酯树脂的环氧骨架上存在仲羟基,所述含疏水基团化合物与仲羟基反应,能够使得包括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材料具有持久疏水功能,从而实现自我清洁;而纳米二氧化钛的使用能够使材料通过光催化作用实现自我清洁,且材料环保,对树脂基体无破坏,通过乙烯基酯树脂与含疏水基团化合物和纳米二氧化钛的协同使用,不仅保证材料的具有高的强度,优异的机械性能,而且可以通过双重作用实现自我清洁。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所述树脂组合物包括50~70份乙烯基酯树脂,例如可以为50份、52份、54份、56份、58份、60份、62份、64份、66份、68份、70份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49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