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腔体的内腔打磨机械手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02783.6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59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群英;张国强;薛凯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丰联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B24B47/00;B25J15/10;B25J1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六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4 | 代理人: | 韩京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打磨 机械手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金属腔体的内腔打磨机械手,包括承重主板,所述承重主板的顶部设有驱动气缸,所述承重主板的底部设有多个联动座,所述联动座的表面均设有仿形夹爪,所述承重主板的底部设有多个固定底座,且所述固定底座均通过连接板与联动座相连接,所述联动座的底部设有加强固定组件,所述加强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伸缩顶杆;联动座的顶部设有加强固定组件,通过加强固定组件可对金属件进行侧壁和底部的双重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械手固定金属件的稳定性,而同时机械手不必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对金属件也能将金属件固定,整体使用非常简单、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腔体的内腔打磨机械手。
背景技术
机械手可替代人工,进行一定化的位置移动,机械手可拿取人类不能拿取的重量,是常见的工业设备,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手的作用和形成也越来越丰富,可为人类提高更好的作业。
引证:CN111496674A,公开了一种锅具内壁及锅把手内壁打磨用的机械手夹具,包括机械手安装法兰,用于与机械手连接;夹具主承安装板,与机械手安装法兰连接;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第二驱动源对应设置在夹具主承安装板上;锅具外形仿形夹爪,受第一驱动源驱使用于卡住锅具口部外形以实现锅具自定心定位;锅具把手仿形夹爪,受第二驱动源驱使通过回拉方式将锅具把手扣住以实现锁死固定锅具。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锅具在自动打磨过程中因固定不牢固、定位不到位,而导致打磨出来后的锅具质量不一,甚至是锅具损坏的问题。
但是该设备很容易将金属件夹坏,由于金属件本身不能发出声音,而机械手在对金属件进行夹持时,作用力较大,很容易将金属件夹坏,而当作用力较小时,很容易使得金属件松动,同时机械手本身也无法判断对金属件的作用力,从而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金属腔体的内腔打磨机械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腔体的内腔打磨机械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但是该设备很容易将金属件夹坏,由于金属件本身不能发出声音,而机械手在对金属件进行夹持时,作用力较大,很容易将金属件夹坏,而当作用力较小时,很容易使得金属件松动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腔体的内腔打磨机械手,包括承重主板,所述承重主板的顶部设有驱动气缸,所述承重主板的底部设有多个联动座,所述联动座的表面均设有仿形夹爪,所述承重主板的底部设有多个固定底座,且所述固定底座均通过连接板与联动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座的底部设有加强固定组件,所述加强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伸缩顶杆,所述伸缩顶杆的底部设有伸缩内杆,所述伸缩内杆的底部设有U型座,所述U型座的表面通过位移杆连接有加强L件,所述伸缩顶杆与伸缩内杆为同一个圆心设置,且所述伸缩内杆的侧壁坐在平面与联动座侧壁为同一个平面内,当金属件需要通过机械手固定时,当仿形夹爪将金属件夹持固定后,可运转伸缩顶杆、伸缩内杆,使得伸缩顶杆、伸缩内杆调节为金属件的高度,使得加强L件位于金属件的底部位置处,接着运转位移杆,使得位移杆带动加强L件进行运转,使得金属件的底部被两个加强L件进行支撑,而金属件的侧壁由多个仿形夹爪进行固定,使用非常便捷,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机械手夹持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加强固定组件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加强固定组件的位置可参阅附图。
优选的,所述联动座的底壁设有安装底柱,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与安装底柱配合使用的安装插孔。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有与联动座斜面配合使用的安装加强板,所述安装加强板的表面转动连接有安装螺杆,所述联动座的斜面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与安装螺杆配合使用,可将加强固定组件进行安装或拆卸,将安装板中部的安装插孔对准安装底柱的位置处,接着推动安装板,使得安装底柱在安装插孔内滑动,使得安装加强板与联动座的斜面相贴合,此时转动安装螺杆,使得安装螺杆穿过安装加强板与安装孔螺纹旋转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丰联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丰联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027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后置齿轮室结构
- 下一篇:一种镀锌防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