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木耳养殖液体菌种发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585711.1 | 申请日: | 2021-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01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金秋;杨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8/69 | 分类号: | A01G18/69;A01G18/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省超 |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木耳 养殖 液体 菌种 发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黑木耳养殖液体菌种发酵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发酵箱,所述发酵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发酵箱的内部设有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顶端贯穿盖板并延伸至盖板的上方,所述发酵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所述发酵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隔热层,两个所述隔热层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共同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板。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达到对发酵罐外部均匀加热的效果,从而可以使发酵罐内部液体菌种均匀的受热,解决目前发酵设备通常是底部加热将会导致发酵设备内部的液体菌种发酵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液体菌种发酵的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黑木耳养殖液体菌种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通称为蘑菇,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很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黑木耳、银耳和牛肝菌等。
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黑木耳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发酵设备对液体菌种进行发酵,这样便于对后期的黑木耳菌种进行养殖,而目前的发酵设备通常是底部加热使发酵设备的内部进行升温,但是这样的加温方式会导致发酵设备内部的液体菌种发酵不均匀,降低了液体菌种发酵的成活率,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黑木耳养殖液体菌种发酵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黑木耳养殖液体菌种发酵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黑木耳养殖液体菌种发酵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发酵箱,所述发酵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发酵箱的内部设有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顶端贯穿盖板并延伸至盖板的上方,所述发酵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操控面板,所述发酵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隔热层,两个所述隔热层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共同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均与发酵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电加热网,两个所述电加热网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隔热层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吸风扇,所述发酵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的底端开设有漏孔,所述漏孔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底端依次贯穿隔板、发酵箱和底板并延伸至底板的下方,所述排放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黑木耳养殖液体菌种发酵装置能够便于发酵后的液体菌种进行排出,避免液体菌种排出时出现不便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储存罐,每个所述支撑腿的顶端均与储存罐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储存罐的顶端固定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储存罐的一端贯穿发酵罐并延伸至发酵罐的内部,所述输送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黑木耳养殖液体菌种发酵装置能够对无菌空气进行存放,同时可以快速注入至发酵罐的内部,便于液体菌种进行发酵。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内圈螺纹连接有密封塞,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相对称的排气孔,所述发酵箱的底面和底板的上表面共同开设有两个通风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黑木耳养殖液体菌种发酵装置能够通过注液管将液体菌种快速注入,通过排气孔可以加热的热气进行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顶端与发酵罐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排放管位于保护管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黑木耳养殖液体菌种发酵装置能够通过保护管对排放管和电磁阀进行防护,防止长时间的受热造成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585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