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合结构及具有该配合结构的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74738.9 | 申请日: | 2021-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97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龙;马京京;李为强;张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宋会然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配合 结构 具有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合结构及具有该配合结构的车辆,其中,配合结构设于车辆的前保险杠与前灯支架之间,该配合结构包括设于前保险杠上的向前灯支架延伸的插装部,以及设于前灯支架上的供插装部插入的配合部,且该配合部可构成对插装部沿车辆高度方向的限位,并于配合部内形成有以使插装部向车辆后方移动的避让空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合结构,通过在配合部内形成以使插装部向车辆后方移动的避让空间,可在车辆撞到行人而使前保险杠受力后,允许插装部向车辆后方移动,由此可增加前保险杠与行人的接触时间,从而能够有效减小行人的受伤程度,进而可提高对行人的保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于车辆的前保险杠与前灯支架之间的配合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配合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人保护功能指数已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为提高该指数,通常采用降低前部外覆盖件刚度、降低机舱安装支架刚度或前保险杠在车辆长度方向增加悬空结构等方式。但此类方式均会导致整车精度控制能力降低,以及引发装配困难和外观间隙面差等问题,同时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配合结构,其可允许前保险杠受力后后移,从而能够提高对行人的保护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配合结构,设于车辆的前保险杠与前灯支架之间,所述配合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前保险杠上的向所述前灯支架延伸的插装部,以及设于所述前灯支架上的供所述插装部插入的配合部,且所述配合部可构成对所述插装部沿所述车辆高度方向的限位,并于所述配合部内形成有以使所述插装部向所述车辆后方移动的避让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前灯支架上构造有限制所述插装部的插入深度的限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包括所述前灯支架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插装部包括成型于所述前保险杠上的插接板,并于所述插接板的至少一侧设有限位块,且随所述插装部的插入,所述限位块与限位部抵接,而构成对所述插装部插入深度的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背对所述配合部的一侧被构造成向所述配合部倾斜的导向面。
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部包括构造于所述前灯支架上的插槽,且插入后的所述插装部与所述插槽的槽底间距设置而构成所述避让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插装部的后移方向相对于所述插槽的深度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灯支架上形成有向所述插槽内凸出的支撑筋,且所述支撑筋与所述插装部抵接,而构成对所述插装部沿所述车辆高度方向的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前灯支架的位于所述插槽外的区域设有可支撑所述插装部的支撑凸起。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合结构,通过在配合部内形成以使插装部向车辆后方移动的避让空间,可在车辆撞到行人而使前保险杠受力后,允许其插装部向车辆后方移动,由此可增加前保险杠与行人的接触时间,从而能够有效减小行人的受伤程度,进而可提高对行人的保护能力。
另外,通过设置限制插装部的插入深度的限位部,能够便于前保险杠插装到位,可提高安装效果。而限位部包括前灯支架的端部,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插装部包括成型于前保险杠上的插接板,并于该插接板的至少一侧设置可与限位部抵接的限位块,通过此结构限制插接板的插入深度,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且通过在限位块背对配合部的一侧构造向配合部倾斜的导向面,可在前保险杠受力后便于向配合部内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747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的煤炭粉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富氧新风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