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18652.7 | 申请日: | 2021-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6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瀬川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B75/22 | 分类号: | F02B75/22;F02D17/02;F01N13/08;F01N3/10;F02M26/4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文娟;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机结构,可简化系统的复杂度,并同时降低成本以及缩小占用的体积。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第一汽缸是工作的,第二汽缸是休止的。进气部件与所述第一汽缸以及所述第二气缸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一气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二气缸连通。所述内燃机结构更包括排气再循环通道。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包括排气再循环阀。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设置在所述进气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之间。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汽缸休止功能时,所述第一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二排气部件连通,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经由所述排气再循环阀与所述进气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连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搭载有内燃机的汽车等车辆,可设置有排气再循环 (ExhaustGas Recirculation,EGR)系统将排放的部分废气重新导入汽缸中。
然而,现有技术为了将排气再循环系统融入内燃机系统中,需要设置一组具有阀的通路供排气再循环系统使用。因此,具有排气再循环功能的内燃机系统在设计上不只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同时在成本上也须增加额外的费用,并且占用较多的体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9-185658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机结构,可简化系统的复杂度,并同时降低成本以及缩小占用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燃机结构包括第一汽缸、第二汽缸、进气部件、第一排气部件以及第二排气部件。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所述第一汽缸是工作的。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所述第二汽缸是休止的。所述进气部件与所述第一汽缸以及所述第二汽缸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一汽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二汽缸连通。所述内燃机结构更包括排气再循环通道。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包括排气再循环阀。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设置在所述进气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之间。当所述内燃机结构启动汽缸休止功能时,所述第一排气部件与所述第二排气部件连通,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经由所述排气再循环阀与所述进气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再循环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汽缸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排气部件各自设置有催化转化器。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结构经由当内燃机结构启动汽缸休止功能时是休止中的第二汽缸所连接的第二排气部件作为排气再循环的路径,而不须另外设置额外的管线。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结构可简化系统的复杂度,并同时降低成本以及缩小占用的体积。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结构的侧视图;
图1B是图1A的内燃机结构的俯视图;
图2A是图1A的内燃机结构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的侧视图;
图2B是图1A的内燃机结构的启动所述汽缸休止功能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内燃机结构;
110A:第一汽缸;
110B:第二汽缸;
120:进气部件;
130A:第一排气部件;
130B:第二排气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186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