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差速器总成及驱动桥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7870.0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67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冯涛;苗士军;史成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F16H48/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速器 总成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差速器总成及驱动桥。该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在差速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行星齿轮,在行星齿轮的内壁上设置有锥形齿;十字轴,其分别穿设于行星齿轮和差速器壳体,在十字轴的外壁上凸设有限位凸台;半轴齿轮,其套设于十字轴上并位于行星齿轮的内部,半轴齿轮的一端啮合于锥形齿,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凹槽,限位凸台设置于限位凹槽内并抵接于限位凹槽的内壁。该差速器总成,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相互啮合的位置在行星齿轮的内部,导致差速器总成的径向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高,且行星齿轮通过采用反向内凹的锥形齿结构,可以为半轴齿轮提供较大的径向尺寸,可靠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速器总成及驱动桥。
背景技术
为保证在整车运转过程中驱动桥总成能够实现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的差速,在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减速器总成中布置有差速器总成,使在整车行驶过程中,根据路况的不同,能够实现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差速。
现有差速器总成包括从动锥齿轮、差速器齿轮组,对于重型驱动桥而言,从动锥齿轮直径较大,在从动锥齿轮的外部设置有端面齿,端面齿和差速器齿轮组相互啮合,使从动锥齿轮、差速器齿轮组之间闲置较大径向空间,结构不够紧凑,安装占用空间较大,空间浪费严重。同时,差速器齿轮组占用较大的轴向空间,增加了差速器总成中两个轴承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了减速器总成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总成及驱动桥,结构紧凑,整体质量轻,提高空间利用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
行星齿轮,在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壁上设置有锥形齿;
十字轴,其分别穿设于所述行星齿轮和所述差速器壳体,在所述十字轴的外壁上凸设有限位凸台;
半轴齿轮,其套设于所述十字轴上并位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内部,所述半轴齿轮的一端啮合于所述锥形齿,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并抵接于所述限位凹槽的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半轴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半轴齿轮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十字轴的两侧。
作为优选,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十字轴上并位于所述行星齿轮和所述差速器壳体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垫片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垫片的一侧贴合于所述行星齿轮的外壁,另一侧贴合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壁。
作为优选,在所述十字轴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半轴齿轮的轴端穿设于所述中心孔。
作为优选,所述差速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行星齿轮。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和所述第二固定槽合拢形成用于所述十字轴穿设的通孔。
作为优选,还包括外壳、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外壳之间。
为上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桥,包括上述的差速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78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发白光的光源结构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保温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