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少刺、散磷草鱼突变体鉴定的分子标记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1607.0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2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波;贾永义;李飞;罗琛;顾志敏;刘士力;迟美丽;程顺;刘一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刘元慧 |
地址: | 3130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草鱼 突变体 鉴定 分子 标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少刺、散磷草鱼突变体鉴定的分子标记及方法,上游引物E1M4S‑F、E6M7S‑F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ID No1、SEQ.ID No3所示,下游引物E1M4S‑R、E6M7S‑R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ID No2、SEQ.ID No4所示。本发明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引物(E1M4S‑F/R和E6M7S‑F/R)可对散磷草鱼进行少刺的分子鉴定,方法简单、准确、高灵敏度,是其他现有鉴别方法不能达到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标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少刺、散磷草鱼突变体鉴定的分子标记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淡水鱼类养殖量占全国水产养殖总量的近70%,其养殖技术和体系也在世界上最为发达。但目前我国主养的鲤科鱼类大多有肌间小骨刺,达不到在国际市场上优质鱼类的品质要求。因此,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快速、定向培育优质高产、无肌间小骨刺的淡水养殖主养鱼类品种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和商品价格,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产品竞争力,发展我国谈水养殖鱼类养殖业的根本保障。
作为我国养殖规模和产量最大的主要淡水养殖鱼类——草鱼,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育无肌间小骨刺的草鱼品种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这也是鱼类育种工作者努力的主要目标之一。德国科学家用传统的近交筛选方法,经历上百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培育出了骨刺很少甚至没有的优良鲤鱼品种——散鳞镜鲤。这一工作为鱼类育种工作者筛选其他谈水养殖主养鱼类品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培育少骨刺或者无骨刺的谈水养殖鱼类是可能的;(2)鱼类的鳞片与肌肉内的骨刺发育可能具有相关性,可以利用这种外观的性状作为筛选少骨刺鱼的鉴别指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少刺、散磷草鱼突变体鉴定的分子标记及方法,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一种用于少刺、散磷草鱼突变体鉴定的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的为E1M4S和E6M7S,各引物核苷酸序列如下:
上游引物E1M4S-F如SEQ.ID No1所示;
下游引物E1M4S-R如SEQ.ID No2所示;
上游引物E6M7S-F如SEQ.ID No3所示;
下游引物E6M7S-R如SEQ.ID No4所示。
所述的一种用于少刺、散磷草鱼突变体鉴定的分子标记的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提取草鱼基因组DNA,并稀释备用;提取的是散磷草鱼基因组DNA,稀释成200ng/μL,低温保存备用。
步骤二:建立酶切-连接反应,具体为:取200ng基因组DNA,用E
步骤三:建立预扩增反应体系和预扩增反应程序,预扩增反应体系为:10×Buffer:溶液2μL, dNTP( 2.5 mM) 2μL, 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1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针机及塑胶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双出风口的柜机空调器室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