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豌豆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18523.9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7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才华;周雪松;曾建新;蒋文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合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34;A23L33/18;A23C9/152;A23L2/39;A23L2/6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苏运贞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豌豆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豌豆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以豌豆蛋白粉为原料,通过高效生物酶解技术将豌豆蛋白分解成短肽混合物,经过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用有机酸调酸,高温保温后过滤,得到滤液再次调酸至pH值3.5~4.5,得到了目标豌豆肽,最后经浓缩、灭菌和喷雾干燥工艺制备目标产物。该酸性豌豆肽稳定性高,可广泛应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口服液、乳制品、固体普通饮料等产品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酸性豌豆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豌豆是一种优良的植物蛋白资源,豌豆蛋白占干豌豆质量的23%~25%,豌 豆蛋白是一种较好的必需氨基酸源,其组成比较平衡,支链氨基酸含量高,与 FAO/WHO推荐模式较为接近。在我国豌豆蛋白是生产豌豆粉丝的副产品,生 产厂家集中在山东,如烟台东方蛋白、山东双塔、山东六六顺等企业。大约在 2010年以前,豌豆蛋白主要做饲料用,此后由于产业的升级换代,一些大型的 粉丝厂家,将废水中的豌豆蛋白提取出来作为食品原料。
相比大豆蛋白而言,豌豆蛋白的功能性如起泡性、凝胶性、乳化性并不突出, 因此在国内豌豆蛋白很少作为食品配料。随着欧美等国家“人造肉”产品兴起, 作为主要原料的豌豆蛋白需求量急剧增加。总体上,豌豆蛋白处于“外热内冷 “的近况。如何充分利用豌豆蛋白资源,行业内普遍认为,以豌豆蛋白作为原 料,通过酶解、精制制备功能性豌豆肽,是豌豆蛋白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向。
大量的研究证实,通过酶解的食物蛋白通常都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低胆 固醇、提高免疫力等功能。相比较牛奶蛋白和大豆蛋白,豌豆蛋白的水解物风 味更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认为“利用水解豌豆蛋白制造基于令人愉快的味道、 低过敏性、耐受的水解产物的营养品。”(具有改良感官特性的营养产品,专利 申请号:201180051119.6)。还有研究认为,能够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粘附到胃粘 膜细胞,适合用于治疗和/或预防螺旋杆菌感染。
对豌豆蛋白的酶解,有使用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 但是,酸性蛋白酶的酶解效率比较低,产率大约在20~30%。因此,在生产应 用中多用碱性蛋白酶和/或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得到中性豌豆肽。在应用实践 中发现,中性豌豆肽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失稳,特别是经过较高温度的热处理后, 会出现絮凝、沉淀等情况。在豌豆肽的应用场景中,口服液、乳制品、饮料、 固体饮料和特医食品很多是pH值3.5~4.5的酸性条件,失稳会限制豌豆肽的应 用。因此,有必要获得一种酸性条件下稳定的酸性豌豆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酸性豌豆肽的制 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酸性豌豆肽。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酸性豌豆肽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酸性豌豆肽的制备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1)用水将豌豆蛋白粉配制成浓度为质量百分比5~20%的蛋白溶液,剪 切分散,得到豌豆蛋白溶液;
(2)用碱液将步骤(1)制得的豌豆蛋白溶液的pH调节至7.0~9.0,加入 相当于豌豆蛋白粉质量的0.5~2.0%的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酶解结束后,钝化 蛋白酶的活性;接着冷却;
(3)向步骤(2)得到的酶解液加入有机酸进行第一次调酸,将pH值调节 到4.8~5.5;
(4)将步骤(3)得到的料液进行固液分离,取液体;
(5)将步骤(4)分离得到的液体加热至80~100℃,并保持10~120min; 在不降温的条件下,直接过滤,得到滤液;
(6)向滤液中再次加入有机酸进行第二次调酸,将pH值调节至3.5~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合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合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8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