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93838.2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0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明;陈平绪;叶南飚;谢正瑞;倪梦飞;陈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33/14;C08L83/04;C08K3/04;C08K5/098;C08K5/20;H05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地址: | 2017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通用塑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丙烯树脂50‑80份、炭黑15‑30份、改性添加剂5‑20份和抗氧剂1‑2份,其中,所述改性添加剂为相容剂和润滑剂的复配物。本发明通过将相容剂与润滑剂复配形成改性添加剂,可以改善材料的流动性,并降低材料的电阻率,使制备的聚丙烯组合物兼具低表面电阻率和较高的熔融指数,从而解决了炭黑加入聚丙烯后引起的流动性变低、没法满足大尺寸薄壁零件或薄壁制件欠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用塑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相对于碳纤维和碳纳米管,导电炭黑改性聚丙烯具有成本低廉、成型方式多样(挤出注塑吹塑均可)、各向同性、导电性能稳定等优点。由于填充类导电材料遵循逾渗效应,在填料含量超过一定量时才能实现导电通路。具体的,当填料含量低于逾渗值,材料不表现导电性;当填料含量在逾渗值附近,材料导电性急剧上升;当填料含量大于逾渗值,材料导电性趋于饱和,随着填料的增加,电阻只缓慢降低。通常情况下,导电炭黑改性聚丙烯要达到电磁屏蔽级别(Rs 104-101Ω/sq)的性能,需要求导电炭黑的添加量在20%-60%之间。填充量太高会导致材料的流动性降低,尤其在做一些大型薄壁的电磁屏蔽零件时会出现流动性不足、欠注的情况,而材料的熔融指数≥20g/10min才能满足该类零件成型的要求。
专利CN 111621088 A公开了一种导电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该专利采用两步法生产导电聚丙烯材料,第一步先用密炼机生产聚乙烯载体导电炭黑母粒,母粒中添加25%的芥酸酰胺或硅酮润滑剂;第二步将导电炭黑母粒和聚丙烯挤出造粒生产导电聚丙烯材料。该方法生产出来的导电材料熔指偏低,尽管使用了高熔指的聚丙烯基材,但仍然没法满足有高流动性需求的零件的注塑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丙烯树脂50-80份、炭黑15-30份、改性添加剂5-20份和抗氧剂1-2份,其中,所述改性添加剂为相容剂和润滑剂的复配物,所述润滑剂为饱和脂肪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相容剂的分子式如式(Ⅰ)所示:
n=20-30,m≠0。
本发明式(Ⅰ)中的相容剂具有烯烃和苯环结构,并且烯烃链段不含双键结构,其分子链上同时含有极性链段和非极性链段,非极性成分为烯烃链段,极性部分为含有三嗪环的极性链段。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采用式(Ⅰ)所示的相容剂与润滑剂复配形成改性添加剂,改性添加剂的引入可以改善材料的流动性,并降低材料的电阻率,使制备的聚丙烯组合物兼具低表面电阻率和较高的熔融指数(对应材料的流动性),从而解决了炭黑加入聚丙烯后引起的流动性变低、没法满足大尺寸薄壁零件或薄壁制件欠注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润滑剂为饱和脂肪酸。
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当润滑剂选用饱和脂肪酸时,制备的聚丙烯组合物的表面电阻率更低,熔融指数更高。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所采用的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上碳原子数≥12,若碳链过短,分子量过小,制备过程中饱和脂肪酸容易析出。
作为本发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改性添加剂为10-15重量份。
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聚丙烯组合物中改性添加剂为10-15重量份时,制备的聚丙烯组合物的流动性和表面电阻率综合效果更佳。
作为本发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改性添加剂中的相容剂和润滑剂的重量比为相容剂:润滑剂=(1:3)-(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938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水线逐次逼近模数转换电路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粉末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