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化汽车生产线与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0832.0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3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何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睿兰达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4 | 分类号: | B62D65/14;B62D65/10;B62D65/02;B62D65/04;B62D65/00;B62D65/06;B62D6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泽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1 | 代理人: | 周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汽车 生产线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化汽车生产线与生产方法该柔性化汽车生产线通过将汽车生产线合理的划分为内饰线、动力总成线、底盘线、合装工位和终装线,现在各分线完成内饰、动力总成、底盘的安装,最后在合装工位完成定点合装,最后由终装线完成终装,运送至检测线进行检测后出厂,全程物料的转运由设有AGV小车的柔性运输先完成,辅以合理的工位设置,以及各分线之间“三面包围、向内推进”位置关系的柔性设计,加上多种AGV设备及自动化设备的协同作业,实现了汽车生产线的整体的柔性化设计,实现空间合理化、路径最短化、库存最小化和错误最低化,从而便于后续扩展与改造;与此同时,在保障装配可靠性与生产稳定性的同时兼具了高工位利用率,到机械逻辑限制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化汽车生产线与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生产对于质量和效率的追求近乎极致,尤其是现代大型设备制造领域,其效率与灵活性更是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存前景。目前汽车整车厂中存在以下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1)一次性投资,土建设备为固定投资;2)固定设备较多,空间利用不灵活,物料边缘存储,转运成本高;3)单间产品影响全线产品质量;4)建设周期长,停机改造周期长;5)单型号连续生产效率高,多型号生产饱和度低;6)需要定期维护,维护室需要整场停机,影响正常生产。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将柔性化生产技术应用于汽车整车生产领域,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合理设定生产节拍,三流合一,对整个生产线进行柔性布局,从而实现空间合理化、路径最短化、库存最小化和错误最低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化汽车生产线与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在传统汽车总装生成线中存在固定投资高、转运成本高、改造周期长和多型号切换生产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化汽车生产线,包括:
PBS立库,其用作涂装车间与总装车间之间的缓冲、存储区域;
内饰线,包括12个标准工位、3个差异工位和至少20台带举升背负式AGV运输小车,所述带举升背负式AGV运输小车将工件从所述PBS立库运输至所述内饰线,并依照工艺流程在个工位之间运输;其用于完成车辆内饰件的安装;
动力总成线,其包括15个标准工位、4个差异工位和至少25台带举升背负式AGV运输小车;其用于完成车辆动力组件的安装;
底盘线,其包括包括22个标准工位、4个差异工位和至少30台背负式AGV运输小车,其用于完成车辆底盘组件的安装;
合装工位,其设置于所述内饰线、所述动力总成线、所述底盘线之间,将完成内饰、动力总成和底盘安装的车辆组件在合装标准工位上进行定点合装;
终装线,其设置于所述底盘线和所述动力总成线旁侧,包括15个标准工位、3个差异工位和至少23台背负式AGV运输小车;对完成总装的车辆安装剩余全部配件,形成整车;
检测线,其设置于所述终装线的远离所述底盘线的另一侧,其用于对完成组装的整车进行检测;
优选的,还包括车门线,其设置于PBS立库旁,用于完成车门密封条、车门电器件、车门外饰板的安装,及对安装完成的车门进行检测。
优选的,还包括仪表分装线,其设置于所述车门线旁,其用于完成仪表管梁、HVAC、仪表板、转向管柱和相关电器件的安装,并对安装完成的全部仪表功能进行检测。
优选的,还包括至少一座淋雨房,其用于对完成终装和全部测试工作的出厂整车进行淋雨测试,以便测试整车的密封性。
优选的,车门线中还设有天窗自动装配装置和风挡自动装配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车门线的其中一个标准工位处,用于完成天窗和风挡的自动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睿兰达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法睿兰达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08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