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具有自絮凝能力的大肠杆菌菌株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08630.6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0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宇;汪志明;刘洋;余超;陆姝欢;杨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54;C12N15/70;C12P19/26;C12P19/18;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朱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具有 絮凝 能力 大肠杆菌 菌株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具有自絮凝能力的大肠杆菌菌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重组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转化至大肠杆菌中;所述重组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包括6’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和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所述6’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缺失40%~100%的基因片段。本发明将特定的重组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得到一种可以自絮凝的大肠杆菌菌株,其可以在不借助絮凝剂的情况下,形成絮凝状态,进而提高其生产聚唾液酸等唾液酸低聚糖的效率中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具有自絮凝能力的大肠杆菌菌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细胞絮凝技术作为一种简单、经济的生物产品分离技术在连续发酵及产品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发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大肠杆菌发酵过程中可以利用絮凝技术手段来调节发酵过程,如CN109266707B中,其采用絮凝剂用来进行耦合分离来分离产物,进而提高发酵速率;絮凝技术同样会在发酵液预处理或后处理过程中得到应用,例如CN104628794B中,采用蒙脱石粉进行菌体絮凝沉淀,但是添加絮凝剂后会造成额外的分离纯化工艺,且增加成本,如何获得可以自絮凝的大肠杆菌菌株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具有自絮凝能力的大肠杆菌菌株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具有自絮凝能力的大肠杆菌菌株的方法,包括:
将重组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转化至大肠杆菌中;
所述重组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包括6’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和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所述6’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缺失40%~100%的基因片段。
本发明在日常的分子构建工作中意外发现了一种能够使大肠杆菌自絮凝的方法,即导入特定的重组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可以使得大肠杆菌具有自絮凝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重组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由6’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缺失从5’端起第1位至593~893位中任一位的核苷酸序列,后在缺失位置插入所述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
进一步地,所述6’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缺失从5’端起第1位至593~743位的核苷酸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重组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采用SacI/BamHI酶切所述6’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在酶切位点插入所述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
进一步地,所述6’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包括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本身不具备自絮凝能力的大肠杆菌,例如大肠杆菌SL-EC21 I,其保藏信息如下:
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11037,分类命名:Escherichia coli SL-EC21 I,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072,保藏日期2021年08月16日。
此外,其同样适用于其他大肠杆菌,例如转化至商业菌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同样可以使其具备自絮凝的能力。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核酸,所述核酸包括重组唾液酸糖基转移酶的基因序列,所述重组唾液酸糖基转移酶的基因序列包括6’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和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所述6’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缺失40%~100%的基因片段;
所述6’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3’唾液酸糖基转移酶基因包括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08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直流启动回路电路及其保护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西医肿瘤科用药材碾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