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64356.7 | 申请日: | 2021-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0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冯彦斌;高文浩;梁倩;吴超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30 | 分类号: | H01L33/30;H01L33/14;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34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见光 发光二极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所述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外延叠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依次包含第一电流扩展层,第一InX1Ga1‑x1As层,第一覆盖层,有源层和第二覆盖层。本发明所述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采用GaAs层和InXGa1‑xAs层作为吸收层,在电流密度大于1A/mm2情况下,可有效去除可见光部分,有效解决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的红爆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具有发光强度大、效率高、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具有潜力的光源之一。红外发光二极管,由于其特定的波段,以及低功耗和高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监控、穿戴式装置、空间通信、遥控、医疗器具、传感器用光源及夜间照明等领域。
目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普遍存在红爆现象:在点亮时使用人眼观察芯片发光状况,会看到部分深红色光从芯片发出,造成在应用上需要无红爆纯红外需求受到限制,所以市场上需开发出一种无可见光发射的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可以减少红爆现象。
本发明提出一种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外延叠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自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依次包括第一电流扩展层,第一覆盖层、有源层、第二覆盖层;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Inx1Ga1-x1As层,所述第一Inx1Ga1-x1As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和第一覆盖层之间,所述第一Inx1Ga1-x1As层的x1的范围为0<x1≤0.08。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Inx1Ga1-x1As层的厚度为100~1000nm,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为Aly1Ga1-y1As,所述y1的范围为0≤y1≤0.25。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的厚度为5~9um;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还包含第一In含量过渡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流扩展层和第一Inx1Ga1-x1As层之间,所述第一In含量过渡层的In含量自第一电流扩展层至第一Inx1Ga1-x1As层方向In含量为逐渐增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In含量过渡层的In含量自第一电流扩展层至第一InxGa1-xAs层方向In含量为线性增加的或者分段性增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含第二电流扩展层,所述第二电流扩展层位于第二覆盖层之上,所述第二电流扩展层为Aly2Ga1-y2As,所述y2的范围为0≤y2≤0.25。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流扩展层的厚度为0~3um;掺杂浓度为1E+17~4E+18/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43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