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及其旁车并线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25066.4 | 申请日: | 202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4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姜顺明;王奕轩;吴朋朋;郑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W30/14 | 分类号: | B60W30/14;B60W30/165;B60W5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自适应 巡航 系统 及其 识别 方法 | ||
1.一种旁车并线意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多个自车和旁车的行驶参数作为变量参数,将旁车是否并线作为结果C,以变量参数和结果C作为节点,构建出多个贝叶斯网络结构;
步骤(2),利用CH评分对所构建的多个贝叶斯网络结构进行评分;
步骤(3),利用MCMC抽样对评分后的多个贝叶斯网络结构进行搜索,将被抽中频率最高的网络结构作为最优网络结构;
步骤(4),对最优网络结构进行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得到旁车并线意图识别模型,利用旁车并线意图识别模型识别判断是否有旁车并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车并线意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参数为7个,分别是自车车速vh、纵向相对车距Δdx、横向相对车距Δdy、纵向相对车速Δvx、横向相对车速Δvy、纵向相对加速度Δax、横向相对加速度Δay。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车并线意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之前对所选取的变量参数做离散化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旁车并线意图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化处理具体为:
根据预先准备的数据集,将变量参数由小到大排序,并将每个具体变量参数的值作为一个区间;
区间合并:计算相邻两区间的卡方值,将卡方值最小的相邻两区间合并为一个区间,卡方计算公式为其中m=2、k=2,Aij为第i个区间第j类的样本数目,为Aij的期望,N为总的样本数量,为第i区间的样本数量,为第j类的样本数量;
循环区间合并,直至区间总数合并至5个时停止。
5.一种应用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旁车并线意图识别方法的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搭载有本发明并线意图识别方法的并线意图识别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线意图识别器根据自车以及旁车的行驶情况,识别判断是否有旁车并线,并将识别结果发送给ACC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其特征在于,ACC系统控制策略为:
根据前方有无车辆选择驾驶模式,前方无车辆时选择定速巡航驾驶模式,前方有车辆时选择跟车驾驶模式;
当识别出有旁车并线时,ACC系统在自车前方建立虚拟前车,并将虚拟前车作为前车目标进入跟车驾驶模式。
8.根据要求7所述的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前车的建立参数包括虚拟前车与自车之间的纵向车距d1和虚拟前车的纵向速度v1,相应公式为:
d1=d2+t*v2
t=d3/v2y
v1=v2
其中:d2为旁车与自车之间的纵向车距,v2为旁车的纵向速度,d3为旁车与自车之间的横向车距,v2y为旁车的横向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自适应巡航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自适应巡航功能未开启,处在人工驾驶时,ACC系统收集行驶数据形成训练集,训练优化并线意图识别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50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