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GaN层的粗化方法、芯片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08846.8 | 申请日: | 2021-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8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曹进;马非凡;戴广超;赵世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22 | 分类号: | H01L3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白雪 |
| 地址: | 402760 重庆市璧***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gan 方法 芯片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N‑GaN层的粗化方法、芯片及其制作方法。上述N‑GaN层的粗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紫外吸收剂对所述N‑GaN层进行预处理,形成预处理表面;在所述预处理表面形成纳米微球掩膜层;在所述纳米微球掩膜层的掩膜作用下对所述N‑GaN层进行干法蚀刻,形成粗化表面。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粗化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湿法蚀刻N‑GaN层时存在的蚀刻过程不稳定的问题,粗化表面均匀可控,因此最终生产的垂直LED芯片的亮度稳定、波动小,相应也有利于提升芯片的出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GaN层的粗化方法、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垂直LED芯片制造中,通常需要对N-GaN层(N型氮化镓层)进行表面粗化处理,这是提高芯片亮度的有效手段。较为成熟的N-GaN层粗化工艺如下:采用氢氧化钾对N-GaN层表面进行湿法蚀刻来达到粗化的目的。
然而,湿法蚀刻过程存在不稳定的缺陷,经常会导致粗化无序,倾斜角度不可控,最终会导致生产的垂直LED芯片的亮度波动性较大。
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种更稳定可控的N-GaN层粗化方法,以便减少最终垂直LED芯片的亮度波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GaN层的粗化方法、芯片的制作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湿法蚀刻N-GaN层时存在的蚀刻过程不稳定,从而导致芯片亮度波动的问题。
一种N-GaN层的粗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紫外吸收剂对所述N-GaN层进行预处理,形成预处理表面;在所述预处理表面形成纳米微球掩膜层;在所述纳米微球掩膜层的掩膜作用下对所述N-GaN层进行干法蚀刻,形成粗化表面。
本发明提供的以上方法中,先采用紫外吸收剂对N-GaN层进行了表面预处理。该过程能够降低N-GaN层的表面接触角,使其表面形成氧化层和超亲水表面。其次,本发明在预处理后的N-GaN层表面设置了纳米微球掩膜层,由于预处理表面具有较强的亲水能力,因此纳米微球掩膜层能够在其上均匀覆盖、稳定存在,形成纳米微球稳定、紧密排布的单层微球层。在后续的干法蚀刻过程中,纳米微球作为掩膜试剂,能够配合干法蚀刻在N-GaN层表面形成粗化表面。此期间,由于纳米微球的阻挡,N-GaN层表面能够形成锥形或六角形纳米结构的粗糙化结构,且形成的侧壁角度均匀可控,因此极大地改善了湿法蚀刻的不稳定问题,且利用纳米微球的粒径大小即可调控粗化表面侧壁角度的大小。而且,随着干法蚀刻的进行,纳米微球和紫外吸收剂也逐渐被刻蚀去除,免除了后续的去除工序,简化了流程。
总之,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粗化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湿法蚀刻N-GaN层时存在的蚀刻过程不稳定的问题,粗化表面均匀可控,因此最终生产的垂直LED芯片的亮度稳定、波动小,相应也有利于提升芯片的出光效率。
可选地,所述紫外吸收剂包括但不限于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邻羟基苯甲酸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以上类型的紫外吸收剂对N-GaN层表面进行预处理,能够进一步提升预处理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改善N-GaN层表面的亲水性,从而使得后续形成的纳米微球掩膜层更为稳定,且促使纳米微球在表面更均匀地铺展。在此基础上,经干法蚀刻形成的粗化表面更为均匀,对于最终垂直LED芯片的亮度稳定性和出光效率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可选地,所述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紫外吸收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溶液;将所述溶液涂布在所述N-GaN层表面,然后烘干,形成所述预处理表面。如此,能够将紫外吸收剂更均匀地涂布在N-GaN层表面以更好地改善其亲水性,促使后续形成更稳定的纳米微球掩膜层,对于最终粗糙化表面的规整性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可选地,所述溶液中所述紫外吸收剂的浓度为0.1~10wt%。
可选地,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醇类溶剂和/或酮类溶剂。采用醇类溶剂和酮类溶剂,能够是紫外吸收剂充分溶解,形成更加均匀的溶液,有利于进一步改善表面预处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088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