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黄鱼遗传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鉴定引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44273.7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7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勇;崔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集美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79;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秦华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黄鱼 遗传 性别 相关 分子 标记 鉴定 引物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黄鱼遗传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鉴定引物及其用途。该分子标记为当Dmrt1基因完整ORF全长为915bp时,第5外显子上第84位核苷酸发生了C/A的变异,第87位核苷酸发生了G/A的变异;当Dmrt1基因第5外显子首位有3个碱基的插入,即完整ORF全长为918bp时,第5外显子上第87位核苷酸发生了C/A的变异,第90位核苷酸发生了G/A的变异。该分子标记可快速、稳定地鉴别出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地区群体的大黄鱼个体的遗传性别。定位于基因编码区域的性别标记的开发,利于大黄鱼性别决定机制等科学研究的开展,同时能鉴定各种表型性别大黄鱼的遗传性别,辅助大黄鱼单性养殖,提高养殖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鱼类遗传性别鉴定和性别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大黄鱼遗传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鉴定引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性别的形成和遗传一直是遗传学和生物学的重要议题,探索性别决定的发生有助于我们对生命活动规律等问题的认知,以及人为控制经济动物性别提供依据。脊椎动物大多数表现为雌雄异体,性别二态性差异显著,这些差异导致了生命更加复杂和精彩。鱼类在脊椎动物进化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其种类繁杂多样,性别决定方式各不相同。大多数经济鱼类物种的性别与个体生长等重要经济性状及经济价值密切相关,因而开发经济鱼类的单性育种与养殖技术在鱼类养殖产业上具有重大经济价值。但是,对于许多经济鱼类来说,尽管在性成熟个体中存在显著的性别二态性,但是在性腺尚未发育成熟的仔稚鱼及幼鱼阶段,其性别往往难以通过外形进行区分;还有一些鱼类存在天然的性逆转现象,或者可通过人为控制环境因素改变其生理性别,但性别逆转前后没有形态上的差异,无法通过外部形态识别其遗传性别。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开展单性育种、养殖及鱼类性别决定相关基础研究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针对经济鱼类物种开发可以准确鉴定其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对于进行经济鱼类性别决定的遗传学研究,单性育种与养殖,增加经济鱼类养殖收益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属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Larimichthys),是我国传统四大海产之首,为当前养殖量最大的海水鱼。其具有明显的雌雄生长二态性,雌鱼生长速度显著快于雄鱼,但在性腺充分发育之前,大黄鱼的性别很难从外部形态上加以区分,即使是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外观上常常也难以准确判别雌雄;人工诱导性反转培育出来的伪雄鱼、伪雌鱼,更是难以从外观上与真雄鱼、真雌鱼加以区分;这给大黄鱼的单性育种及养殖技术的开发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开发可以鉴别其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不仅在大黄鱼性别控制育种方面具有极大的生产应用价值,而且在大黄鱼的性别决定机制的基础研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本申请人已开发出两种可以识别与鉴定(鉴别)大黄鱼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但都处于非编码区域,其中专利ZL201710576189.2所描述的分子标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个别个体可能不会出现预期扩增条带的问题,使其遗传性别难以确定。开发新的分子标记,与之前开发的分子标记配合使用,有利于对待检个体遗传性别的进一步确认。
发明内容
大黄鱼具有显著的性别二态性,其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养殖全雌个体可以获得更高产量;达到性成熟年龄后,雄性个体体形与体色通常优于雌鱼,可获得较高售价,而且2龄以上个体养殖的死亡率低于雌鱼,有利于养成价格更高的超大规格商品鱼。这使得大黄鱼全雌与全雄苗种都有市场需求。为满足大黄鱼养殖业的需求,提高该物种的水产养殖收益,本发明提供位于编码区的分子标记,还提供一种快速识别与鉴定大黄鱼遗传性别的分子标记方法,与之前开发的分子标记配合使用,有助于更加准确地鉴定各种表型性别大黄鱼的遗传性别(例如,可以鉴别XX♀与XY♀、XX♂与XY♂、以及鉴别XY♂与YY♂),为顺利开展大黄鱼的性别控制育种工作、发展单性养殖建立基础。定位于基因编码区域的性别标记的开发,还有利于大黄鱼性别决定机制等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开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集美大学,未经集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4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