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带佩戴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1688.9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0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韩政鑫;贾雪琴;林晨;史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3;G06T7/187;G06T7/62;G06T7/7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带 佩戴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关于一种安全带佩戴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信息检测技术领域,能够提高安全带佩戴检测的准确度和鲁棒性。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图像,待检测图像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对待检测图像检测人体骨骼点,得到第一人员的至少一个人体骨骼点的位置;第一人员是待检测图像中的一个人员;从至少一个人体骨骼点中确定至少一个关键点;至少一个关键点用于表征第一人员佩戴的安全带的位置、方向和长度中的至少一项;对待检测图像检测安全带,得到第一人员对应的安全带区域;根据至少一个关键点的位置、以及第一人员对应的安全带区域,判断第一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佩戴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车辆内乘车人员(如,驾驶员)的安全,检测乘车人员佩戴安全带是很有必要的。目前的安全带佩戴检测方法,通常是先采集包括乘车人员的待检测图像;再根据安全带的形状和纹理等特征,检测该待检测图像中的安全带区域;最后,根据检测出的安全带区域,判断乘车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
然而,由于安全带的形状和纹理等特征不具有代表性,一些常见的其他物体也具有与安全带相同的形状和纹理等特征。待检测图像中的这些其他物体会干扰安全带的检测,从而导致该检测方法的准确度较低、鲁棒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带佩戴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提高安全带佩戴检测的准确度和鲁棒性。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带佩戴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先获取待检测图像;再对待检测图像检测人体骨骼点,得到第一人员的至少一个人体骨骼点的位置;然后,从至少一个人体骨骼点中确定至少一个关键点;还对待检测图像检测安全带,得到第一人员对应的安全带区域;最后,根据至少一个关键点的位置、以及第一人员对应的安全带区域,判断第一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
其中,待检测图像包括一个或多个人员,第一人员是待检测图像中的一个人员。至少一个关键点用于表征第一人员佩戴的安全带的位置、方向和长度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根据至少一个关键点的位置、以及第一人员对应的安全带区域,判断第一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包括:对第一人员对应的安全带区域进行直线拟合和直线截取,得到目标线段;目标线段用于表征安全带区域的位置、方向和长度;根据目标线段在待检测图像中的位置、以及至少一个关键点的位置,判断第一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根据目标线段在待检测图像中的位置、以及至少一个关键点的位置,判断第一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包括:根据目标线段在待检测图像中的位置,得到表征目标线段的线段向量、目标线段的中点的位置;根据至少一个关键点的位置,得到关键点向量;关键点向量用于表征第一人员佩戴的安全带的方向和长度;根据目标线段的中点的位置、和至少一个关键点中的目标关键点的位置,得到目标关键点和目标线段的中点之间的第一距离;根据关键点向量、线段向量、以及第一距离,得到至少一个关键点和目标线段之间的匹配值;根据匹配值和预设取值范围,判断第一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带。
其中,第一距离是目标关键点和目标线段的中点之间的距离。目标关键点是按照预设规则从至少一个关键点中选出的。目标关键点与第一人员佩戴的安全带的距离,小于至少一个关键点中除目标关键点之外的其他关键点与第一人员佩戴的安全带的距离。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上述根据关键点向量、线段向量、以及第一距离,得到至少一个关键点和目标线段之间的匹配值,包括:根据关键点向量和线段向量,得到关键点向量和线段向量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信息、以及关键点向量的模长和线段向量的模长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根据角度信息、差值的绝对值、以及第一距离,得到匹配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16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电能处理系统
- 下一篇:柔性微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