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1919.1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4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深渡濑修;河村和浩;太田悠登;荒井佑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B60R21/207;B60R21/231;B60R21/23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严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侧面 碰撞 安全气囊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系统,具备:前排座用安全气囊,其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利用被供给到内部的气体来膨胀展开,以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就座于前排座的乘员的腰部、胸部以及头部相向;和后排座用安全气囊,其与前排座用安全气囊分开且独立地设置,并且,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利用被供给到内部的气体来膨胀展开,以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就座于后排座的乘员的头部相向。由此,能够在车辆侧部的位于前排座侧方的部位与柱子发生了侧面碰撞时,良好地维持后排座的乘员的头部约束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下述日本特开2007-050847中公开了具备安全气帘(帘式安全气囊)的车辆。该安全气帘支承于车辆的上边梁(roof side rail)。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从充气机产生的气体被供给至安全气帘。由此,安全气帘将车顶内衬(roof headlining)的侧部压下而沿着侧窗向车辆下方侧膨胀展开。其结果,就座于前排座和后排座的各乘员的头部被安全气帘约束而得到保护。
发明内容
在此,在例如前车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与柱子(pole)发生了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前车门会以向车室内侧弯曲的方式变形。伴随于此,安全气帘也会被前车门的弯曲部位按压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折弯。其结果,安全气帘的后部特别是后排座的乘员的头部保护区域(后侧腔室(rear chamber))会被拉向车辆前方侧。一般而言,在水平剖视下观察了后侧腔室的情况下,后侧腔室的后端部的厚度比后侧腔室的主体部的厚度薄。因此,当由于上述现象而导致后侧腔室被拉向车辆前方侧时,变成后侧腔室的后端部位于后排座的乘员的头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该头部与后侧腔室的后端部接触之前的接触时机会延迟。因此,通过安全气帘实现的后排座的乘员的头部约束有可能延迟。
本发明考虑上述情形,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车辆用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系统,其能够在车辆侧部的位于前排座侧方的部位与柱子发生了侧面碰撞时,良好地维持后排座的乘员的头部约束性能。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系统具备:前排座用安全气囊,其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利用被供给内部的气体来膨胀展开,以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就座于前排座的乘员的腰部、胸部以及头部相向;和后排座用安全气囊,其与所述前排座用安全气囊分开且独立地设置,并且,在所述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利用被供给到内部的气体来膨胀展开,以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就座于后排座的乘员的头部相向,在展开完成状态下,其前端部位于相对于该前排座用安全气囊的后端部向车辆后方侧离开的位置。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车辆用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系统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利用被供给到内部的气体,前排座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由此,前排座用安全气囊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就座于前排座的乘员的腰部、胸部以及头部相向,因此,乘员的腰部、胸部以及头部由前排座用安全气囊进行约束。
另外,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利用被供给到内部的气体,与前排座用安全气囊分开且独立地设置的后排座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由此,后排座用安全气囊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与就座于后排座的乘员的头部相向。
然而,当车辆的侧部的位于前排座侧方的部位(例如前车门的前后方向中间部,以下有时称为“碰撞部位”)与柱子发生侧面碰撞时,碰撞部位会以向车室内侧弯曲的方式变形。伴随于此,有时前排座用安全气囊的后端部会被拉向车辆前方侧。
但是,在本发明中,如上述的那样,后排座用安全气囊与前排座用安全气囊分开且独立地设置,因此,后排座用安全气囊不受前排座用安全气囊的行为影响。另外,在本发明中,展开完成状态的后排座用安全气囊的前端部位于相对于展开完成状态的前排座用安全气囊的后端部而向车辆后方侧离开的位置,从车辆宽度方向来看,后排座用安全气囊的前部也不会与前排座用安全气囊的后部重叠。由于这些原因,即使碰撞部位弯曲,后排座用安全气囊的后部也不因碰撞部位而被拉向前方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19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昆宠饲养装置的微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