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5G的客车安全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3166.X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5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侯立功;蔡建军;肖颖;吴伟;乐明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21/00 | 分类号: | B60R21/00;H04W4/38;H04W4/42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林诗玥 |
地址: | 2141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客车 安全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的客车安全监控系统,包括一微控制器模块和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的上下车识别模块、摄像模块及5G通信模块,所述上下车识别模块包括微型光电阵列和称重阵列,所述微型光电阵列包括设置于上下车通道两侧的微型光电传感器,所述称重阵列包括设置于上下车通道台阶上的称重传感器;所述摄像模块固定安装于车门口,且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用于统计上下车乘客的人数和记录上下车乘客的脸部图像。本发明通过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的微型光电阵列和称重阵列的双鉴判别,实现针对乘客在任意车门的上下车行为判别;通过微型光电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和摄像模块三鉴判别,实现车内乘客人数的精准化统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车安全运营监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5G的客车安全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长途大巴、短途中巴和市内公交车等客运汽车的安全运营一直是群众的关注热点,也是交通管理部门重点督查的对象。虽然市场上已有诸如防止司机长时间疲劳驾驶等方面的各类远程监控系统,然而,目前的客运汽车安全运营仍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目前市场运营的大巴或中巴,绝大多数仍然是出站时人工上车核查乘客是否系好安全带,然后命令司机开车出发;在途径各城市卡口时,交警随机拦车抽查是否超载。
客车从车站开出时,基于车站售票系统控制,不可能出现超员情况。然而经常会出现司机中途接客现象,尤其节假日客运高峰时,这一现象尤其明显。司机为了应对中途交警抽查,视情况或者让乘客在车里蹲下,或者让乘客在高速公路上就下车,或者把乘客藏在客车行李舱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2)一些客运汽车在城乡间、乡镇间随意载客,客车超员,导致车辆超出其载重量,会增加客车在行车过程中的不稳定性,遇到特殊路况时,极易因轮胎负荷过重、变形过大引发爆胎、制动失灵、转向失控等,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系安全带已经被证明是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措施。车辆从车站出发时,车站工作人员会上车逐个提醒并检查乘客是否系好安全带。然而在车辆行驶途中,很多乘客觉得过于束缚,往往解开安全带,司机只能进行提醒,但无法一一仔细查验,缺乏有效手段对乘客进行管理。
(4)近年来公交车、长途客车屡有坠河、燃烧等事故发生,出事时车上具体的遇难人员和失踪人员的信息不能及时获取,对善后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
(5)各类客运汽车上(尤其是公交)缺乏有效的监测传感器,不能及时探测到临时上车乘客是否携带易燃物品;客车起火时,缺乏有效迅速的灭火手段。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客车安全监控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5G的客车安全监控系统,其包括一微控制器模块和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的上下车识别模块、摄像模块及5G通信模块,通过上下车识别模块和摄像模块获取上下车的乘客信息(人数、脸部画面等),微控制器模块控制5G通信模块将乘客信息发送至监管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5G的客车安全监控系统,包括一微控制器模块和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的上下车识别模块、摄像模块及5G通信模块,所述上下车识别模块包括微型光电阵列和称重阵列,所述微型光电阵列包括设置于上下车通道两侧的微型光电传感器,所述称重阵列包括设置于上下车通道台阶上的称重传感器,所述微型光电传感器和所述称重传感器均与所述微控制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摄像模块固定安装于车门口,且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用于统计上下车乘客的人数和记录上下车乘客的脸部图像;所述微控制器模块连接有一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上下车识别模块和所述摄像模块获取到的信息,所述5G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存储模块内存储的信息发送至客车监管部门系统平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31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