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红细胞储存损伤生物标志物、应用、检测方法及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1023.7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4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怡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Q1/6851;C12N15/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尉保芳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红细胞 储存 损伤 生物 标志 应用 方法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红细胞储存损伤生物标志物、应用、检测方法及试剂盒。该生物标志物为核苷酸序列如SEQ I D No:1所示的hsa_c i rc_0012134;引物包括如SEQ I D No:2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 D No:3所示的下游引物。该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红细胞内hsa_c i rc_0012134的表达情况检测红细胞的储存损伤,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及稳定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红细胞储存损伤生物标志物、应用、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输血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是临床医疗机构的输血治疗技术水平重要体现。成分输血是临床输血治疗主要标志。临床上,红细胞输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与从肺部吸入的氧气结合,运送到身体各个器官组织,从而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然而,红细胞离开机体在体外储存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称为“储存损伤”。研究显示,储存红细胞的生化、形态学和组学特征在大约14天后发生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主要有:
红细胞的生化损伤包括改变阳离子稳态,能量重组和氧化还原代谢,这变化可导致酶活性的损害和高能磷酸盐化合物的大量消耗,进而引起氧化应激化合物累积,促进蛋白质(羰基化、碎片化、血红蛋白糖化)和脂质(过氧化)的氧化损伤。红细胞形态学变化主要表现在变形能力下降,通过毛细血管时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加重局部缺血;同时,损伤的红细胞会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明显改变,血液粘度和聚集性增高。生化损伤对红细胞形态也存在的负面影响,可表现为进行性膜泡和起泡。
红细胞的体外储存损伤除引起红细胞直接破坏外,还可促进红细胞的自杀性程序性死亡,但与有核细胞的凋亡不同,红细胞的自杀性程序性死亡被称为衰亡(eryptosis),在衰亡过程中其组蛋白可以伴随一系列变化如氧化、糖基化、泛素化、酰胺化等。
红细胞的胞浆存有大量的非编码RNA(ncRNA),而且这些非编码RNA对红细胞的发育至关重要,这些非编码RNA根据碱基长度可以分为短链RNA如,微小RNA(miRNA)、内源性小干扰RNA(siRNA)、与Pi蛋白相互作用RNA(P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以及与以上线性结构不同的环状RNA(circRNA)等。非编码RNA是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小分子RNA,其本身并不编码任何蛋白质,只能通过逆向调节靶基因(mRNA)来调节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近年来,研究显示在红细胞体外储存过程中,ncRNA呈现不同表达状态,有可能成为“储存损伤”的标志物。
虽然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红细胞的储存损伤程度普遍增大,但由于具体的储存环境条件等其他因素,并不能简单通过储存时间的差异判断红细胞储存损伤的程度。
目前检测红细胞储存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红细胞微泡、用比色法测定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用荧光抗体定量分析红细胞表面蛋白(Band-3)和磷脂酰丝氨酸完整性,以及检测红细胞膜渗透脆性、ATP、2,3DPG等,虽然这些方法广泛用于临床,但却缺少特异性,且灵敏度也低。因此缺乏一种针对储存损伤的快速、灵敏、特异及稳定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红细胞储存损伤生物标志物、应用、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红细胞储存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hsa_circ_0012134。
一种如上述的生物标志物在检测红细胞储存损伤中的应用。
一种红细胞储存损伤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通过检测上述的生物标志物在红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判断红细胞的储存损伤程度。
进一步,所述生物标志物的相对表达量越高,红细胞的储存损伤越严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未经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1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