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减振耐温功能的航空发动机双联卡箍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11180.1 | 申请日: | 202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9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马辉;陆鹏旭;邹泽煜;徐鹤松;闫兴华;李丹丹;张郡纹;高智江;胡晓岳;孙伟;汪博;韩清凯;李晖;王梓澎;张铭宇;刘亦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55/035 | 分类号: | F16L55/035;F16L3/237;F16L57/04;F16L59/02;F16L59/04;F17D5/00;F16F15/00;F16F15/03;F16F15/04;F16F15/08;F16F9/53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任凯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耐温 功能 航空发动机 双联卡箍 | ||
1.一种具有减振耐温功能的航空发动机双联卡箍,其特征在于,包括卡箍上半部和卡箍下半部,卡箍上半部和卡箍下半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卡箍上半部包括两个半圆形外壳及两个半圆形外壳之间的上连接部,卡箍下半部包括两个半圆形外壳及两个半圆形外壳之间的下连接部;四个半圆形外壳内设有多功能层合结构,上连接部设有上部磁流变液储液结构,下连接部设有下部磁流变液储液结构,上部磁流变液储液结构与下部磁流变液储液结构相连通;
所述多功能层合结构包括依次分布的合金橡胶混杂层、石棉阻热层、耐热型聚氨酯被动减振层、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层、缠绕铜线圈的磁流变液壳体层以及绝缘层,所述半圆形外壳为圆弧状的中空结构,所述绝缘层粘连在所述半圆形外壳内壁上,所述合金橡胶混杂层位于最外层用于与航空发动机的管路直接接触;
所述缠绕铜线圈的磁流变液壳体层包括磁流变液壳体及铜线圈,所述磁流变液壳体外部设有间隔分布的凸起,所述铜线圈缠绕在所述凸起之间;
所述上部磁流变液储液结构包括储液池一、封盖一和两个微型旋转叶轮排液装置,封盖一位于与下部磁流变液储液结构接触一侧,封盖一与上连接部固定连接对储液池一实施封堵,封盖一上设有两个流通嘴;两个微型旋转叶轮排液装置分别位于储液池一左右两侧对向所述磁流变液壳体的进液口;
所述下部磁流变液储液结构包括储液池二、封盖二、微型抽液泵和两个微型旋转叶轮排液装置,封盖二位于与上部磁流变液储液结构接触一侧,封盖二与下连接部固定连接对储液池二实施封堵,封盖二上设有两个流通孔用于与所述流通嘴配合安装;两个微型旋转叶轮排液装置分别位于储液池二左右两侧对向所述磁流变液壳体的进液口;微型抽液泵设置于储液池二内,通过管路与四个所述磁流变液壳体相连通;
所述微型抽液泵和微型旋转叶轮排液装置受总控系统控制,当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层感知的振动信号大于预先设定的临界值时,所述微型旋转叶轮排液装置进行工作将储液池一、储液池二中的磁流变液排进所述磁流变液壳体中,增强磁流变效果,提升主动减振效果;当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层感知的振动信号小于预先设定的临界值时,所述微型抽液泵进行工作将所述磁流变液壳体中的磁流变液吸入到储液池二中,当储液池二填充满后,抽回来的磁流变液进入到储液池一中,减弱磁流变效果,为后续的主动减振准好准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振耐温功能的航空发动机双联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橡胶混杂层由多个钛金属薄层和多个耐温橡胶薄层组合而成,所述合金橡胶混杂层与管路接触一侧为类齿轮结构,所述合金橡胶混杂层与所述石棉阻热层相配合一侧为波纹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振耐温功能的航空发动机双联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棉阻热层由单一石棉材料构成,所述石棉阻热层的内外侧均为波纹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振耐温功能的航空发动机双联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型聚氨酯被动减振层由单一聚氨酯材料构成,所述耐热型聚氨酯被动减振层与所述石棉阻热层接触一侧为波纹状结构,另一侧为平滑的圆弧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振耐温功能的航空发动机双联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层粘贴在所述耐热型聚氨酯被动减振层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东北大学;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1118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