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飞轮组合壳体及储能飞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97801.5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7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琥;朱肇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修远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30 | 分类号: | F16F15/30;F16F15/3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苟冬梅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西安市国家民用航天产业***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轮 组合 壳体 | ||
1.一种储能飞轮组合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框架和外壳;
所述外壳内部设置为真空容纳腔,所述支承框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真空容纳腔内;
所述支承框架用于支承储能飞轮的飞轮转子系统;
所述支承框架包括扣合装配的上支承框架及下支承框架;
所述上支承框架用于固定所述飞轮转子系统的第一转轴端,所述下支承框架用于固定所述飞轮转子系统的第二转轴端,且由所述上支承框架及所述下支承框架共同形成所述飞轮转子系统的转动空间;
所述上支承框架包括第一套筒、第一法兰盘及若干第一支承杆;
所述飞轮转子系统的第一转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内;
所述第一支承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承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盘固定连接;
且若干所述第一支承杆绕所述第一套筒均匀布设;
所述下支承框架包括第二套筒、第二法兰盘及若干第二支承杆;
所述飞轮转子系统的第二转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对应,且相互固定;
所述第二支承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承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法兰盘固定连接;
且若干所述第二支承杆绕所述第二套筒均匀布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飞轮组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杆及所述第二支承杆均为L形或弓形,且所述第一支承杆的L形凸起或弓形凸起朝向远离所述下支承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承杆的L形凸起朝向远离所述上支承框架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飞轮组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扣合装配的上壳体及下壳体;
由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共同形成所述真空容纳腔,且所述支承框架置于所述真空容纳腔内,并固定于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飞轮组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一筒体、第一封头及第一真空法兰,所述第一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封头的环形开口端及所述第一真空法兰的第一环面密封焊接;
所述下壳体包括第二筒体、第二封头及第二真空法兰,所述第二筒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封头的环形开口端及所述第二真空法兰的第一环面密封焊接;
所述第一真空法兰的第二环面与所述第二真空法兰的第二环面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飞轮组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空法兰的内圆侧向内沿伸形成承接所述第二法兰盘的承接部,所述承接部设置有供上述第二支承杆嵌入的凹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飞轮组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用于固定设置第一电机,所述飞轮转子系统的第一转轴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飞轮组合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用于固定设置第二电机,所述飞轮转子系统的第二转轴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8.一种储能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飞轮包括飞轮转子系统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组合壳体,所述飞轮转子系统装配于所述支承框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修远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修远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780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组装剪刀的自动装配线
- 下一篇:一种线切割机床断丝停机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