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物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5248.3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7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王超;王艳杰;吴博琦;闫兴振;王欢;高晓红;吕卅;杨佳;赵春雷;赵阳;迟耀丹;杨小天;蔡乾顺;龙玉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10 | 分类号: | H01L33/10;H01L33/3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刘小娇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物 红外 发光二极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物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外延结构层;其中,所述外延结构层依次包括:GaN成核层、GaN模板层、DBR反射层、p型InGaN空穴注入层和n‑InN发光层;步骤二、将所述外延结构层表面的部分n‑InN发光层刻蚀掉,得到多个电极沉积区域,其中,所述电极沉积区域对应的p型InGaN空穴注入层暴露出来;步骤三、在所述电极沉积区域沉积第一金属电极并退火,形成p型区电极;步骤四、在所述n‑InN发光层上沉积第二金属电极并退火,得到初级器件;步骤五、对所述初级器件进行解理、封装,得到分立的发光二极管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光二极管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氮化物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III族氮化物材料是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它包括氮化铝(AlN)、氮化镓(GaN)、氮化铟(InN)及其合金,目前,III族氮化物材料在光电子器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体系材料可以通过调节III族元素的含量,使材料的禁带宽度从0.7eV(InN)到6.2eV(AlN)连续可调,其对应的波长覆盖从紫外到近红外的宽广的光谱范围(200~1700nm),这一特性使得III族氮化物作为发光材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虽然在红外LED领域中,GaAs、InP等材料都有着优异的性能,但这些III-V族半导体材料中的V族元素都有很大毒性,如其中的P、As等元素都有剧毒,限制了这些材料的应用范围。而III族氮化物不含剧毒元素,具有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等优势。近年来,科研人员已经研制出几种基于InN的异质结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峰位于1600nm左右。这些器件都是基于简单的p-n结发光器件,由于光的出射方向是随机的,因此,有很大比例的红外光是从衬底一侧出射的,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对于n-InN/p-GaN异质结器件,p-GaN通常采用Mg掺杂,而Mg在GaN中的受主激活能较大,约为200meV,导致掺杂效率很低,p型材料的空穴浓度不高,继而降低异质结器件的空穴注入效率,影响发光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氮化物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能够提高器件的光提取效率。
本发明设置有p型InGaN空穴注入层,相比于p-GaN,其禁带宽度更窄,降低了Mg的受主激活能,能够提高p型材料的空穴浓度,继而提高p-n结的空穴注入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氮化物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外延结构层;
其中,所述外延结构层依次包括:GaN成核层、GaN模板层、DBR反射层、p型InGaN空穴注入层和n-InN发光层;
步骤二、将所述外延结构层表面的部分n-InN发光层刻蚀掉,得到多个电极沉积区域,
其中,所述电极沉积区域对应的p型InGaN空穴注入层暴露出来;
步骤三、在所述电极沉积区域沉积第一金属电极并退火,形成p型区电极;
步骤四、在所述n-InN发光层上沉积第二金属电极并退火,得到初级器件;
步骤五、对所述初级器件进行解理、封装,得到分立的发光二极管器件。
优选的是,所述GaN成核层的生长源为TEGa和NH3;生长温度为500~600℃、压力500~700mbar、TEGa流量为25~45μmol/min、NH3流量为500~2000sc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大学,未经吉林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52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