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段载体结构的车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2972.2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岩;刘吉;蔡继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星融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许力;张坚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体 结构 选择性 催化 还原 装置 | ||
一种多段载体结构的车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包括催化器、控制系统以及尿素供给喷射系统,所述催化器包括输入通道、输出通道以及载体,所述输入通道以及输出通道分别与所述载体连接,所述载体包括多个载体单元,所述多个载体单元通过主通道串联,第一个载体单元的入口与所述输入通道连接,最后一个载体单元的出口与所述输出通道连接,每个主通道上均设有第一阀门,每个载体单元的出口还分别通过支路通道与所述输出通道连接,每个支路通道上均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可以在满足排气的NOx排放标准的前提下,达到降低背压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段载体结构的车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
背景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目前柴油车上应用最广泛的氮氧化物(NOx)后处理装置。其中绝大多数SCR采用NH3作为还原剂,在催化剂作用下选择性地将排气中的NOx转化还原为无毒无害的氮气(N2)和水(H2O)。
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主要包括催化器、控制系统和尿素供给喷射系统。控制系统负责采集柴油机工况参数等,根据柴油机工况和NOx排放MAP图,决定尿素(CO(NH2)2)溶液喷射量,尿素供给喷射系统将尿素溶液喷射到催化器前的排气管内,热解水解生成氨气,与排气混合进入SCR催化器中,在载体表面催化剂作用下,选择性地将排气中的NOx转化为N2和H2O,从而实现NOx排放的转化净化。
但是,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的使用会导致排气背压增大,使得排气过程中推出功增大,从而给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带来负面损失。
目前,降低背压的方法主要是对催化器的载体进行形状结构设计,比如减小载体体积,增大载体孔道直径,载体体积越小,孔道直径越大,排气流通阻力越小,背压越小,但其缺点是会降低催化剂涂覆表面积,从而造成转化效率不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既可以满足NOx排放要求,又可以降低背压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对减少车辆NOx排放,提高车辆经济性、动力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背压的多段载体结构的车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段载体结构的车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包括催化器、控制系统以及尿素供给喷射系统,所述催化器包括输入通道、输出通道以及载体,所述输入通道以及输出通道分别与所述载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多个载体单元,所述多个载体单元通过主通道串联,第一个载体单元的入口与所述输入通道连接,最后一个载体单元的出口与所述输出通道连接,每个主通道上均设有第一阀门,每个载体单元的出口还分别通过支路通道与所述输出通道连接,每个支路通道上均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本发明催化还原装置的催化器具有由多个载体单元串联构成的多段载体结构,并且在每个主通道上均设置了第一阀门,在每个支路通道上均设置了第二阀门,这样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控制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的开或闭,以使排气经过最小个数的载体单元,进而使排气的NOx浓度满足预设排放标准,满足预设排放标准后,排气经支路通道进入输出通道,而不需要流经后续的载体单元,从而达到降低背压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段载体结构的车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根据发动机工况控制第一阀门以及第二阀门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段载体结构的车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包括催化器1100、控制系统1200以及尿素供给喷射系统1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星融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星融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29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