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机械抓手的快换装置的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2080.6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8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东明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B25J19/00;B65G6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衣明春 |
地址: | 266041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机械 抓手 装置 操作方法 | ||
1.一种机器人机械抓手的快换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步骤1,机器人主体(A)在操作程序的控制下,执行连接快换平台(B)上的机械抓手(E)的命令;快换平台(B)先启动气缸(B6),气缸(B6)的活塞杆缩回,快换平台(B)的防尘盖板(B7)打开,机器人主体(A)连接的快换主盘组件(D)会运转到快换平台(B)的机械抓手(E)上方,位置对准机械抓手(E)上的快换副盘组件(C),快换主盘组件(D)的定位销与快换副盘组件(C)的销孔对准,然后两盘面结合到位后气路连接,气动系统启动,使得快换主盘组件(D)锁紧快换副盘组件(C),实现机械抓手(E)与机器人主体(A)完全连接,然后机器人主体(A)带动机械抓手(E),向上升起,使机械抓手(E)脱离快换平台(B)的抓手下定位装置,机器人主体(A)带动机械抓手(E)开始工作;
步骤2,当机器人主体(A)连接的机械抓手(E)工作完毕,需要放回快换平台(B)时,机器人主体(A)在控制程序的命令下,回到快换平台(B)上方,机械抓手(E)上的定位销会与快换平台(B)的销孔对准;快换平台(B)先启动气缸(B6),气缸(B6)的活塞杆缩回,快换平台(B)的防尘盖板(B7)打开;然后机器人主体(A)将机械抓手(E)下落使机械抓手(E)的定位销与快换平台(B)的销孔结合,机械抓手(E)放稳后,气动系统关闭气路,快换盘的自锁钢珠装置关闭,快换主盘组件(D)与快换副盘组件(C)分离,机器人主体(A)带着快换主盘组件(D)离开快换平台(B),准备下一步工作;快换平台(B)的气缸(B6)启动,气缸(B6)的活塞杆伸出,防尘盖板(B7)通过转臂(B9)的带动落下,盖住机械抓手(E)上的快换副盘组件(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机械抓手的快换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快换装置包括有快换主盘组件(D)和快换副盘组件(C);所述快换主盘组件(D)包括有主盘主体(D01)和主盘连接盘(D02);其中,所述快换主盘组件(D)顶部的主盘连接盘(D02)安装于机器人主体(A)的末端,所述快换副盘组件(C)的底部安装于机械抓手(E)的顶部,所述快换主盘组件(D)底部的主盘主体(D01)和快换副盘组件(C)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机械抓手的快换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机器人主体(A)、快换平台(B)和机械抓手(E);其中,机器人主体(A)设置于一支撑架上,机器人主体(A)的两侧设置有快换平台(B),机器人主体(A)的末端安装有快换主盘组件(D),快换主盘组件(D)连接于快换副盘组件(C),快换副盘组件(C)底部安装有机械抓手(E)。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机械抓手的快换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平台(B)包括有支撑座(B1)、铝型材(B2)、抓手下定位装置、托板(B4)、底板(B5)、气缸(B6)、防尘盖板(B7)、圆板(B8)、转臂(B9)、带座轴承(B10)、转轴(B11)、Y型接头(B12)、下定位板固定板(B13)、强力脚件(B14)、直角件(B15)和加强筋(B16);其中,底板(B5)的表面四角通过强力脚件(B14)连接有铝型材(B2),铝型材(B2)的中部通过直角件(B15)连接于横梁,相邻两横梁之间安装有托板(B4),铝型材(B2)的顶部安装有下定位板固定板(B13),下定位板固定板(B13)的顶部安装有抓手下定位装置;铝型材(B2)的侧面通过支撑板安装有支撑座(B1),支撑座(B1)的侧面安装有气缸(B6),气缸(B6)的末端通过Y型接头(B12)铰接于转臂(B9),转臂(B9)的末端内部设置有带座轴承(B10),带座轴承(B10)通过转轴(B11)安装于支撑座(B1)的顶部;转臂(B9)的前端底部通过加强筋(B16)安装有圆板(B8),圆板(B8)的底部安装有防尘盖板(B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机械抓手的快换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手下定位装置包括有下定位板(B3)和设置于下定位板(B3)中部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抓手上定位装置的定位销(E5)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东明,未经李东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20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