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芽苗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1822.7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9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介南;张林;柏夏琼;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联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9/00 | 分类号: | A23L29/00;A23L19/00;A23L7/104;A23L11/50;C12N1/20;C12R1/41;C12R1/07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发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芽苗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小麦、麻豌豆、西兰花芽苗为原料,以从小麦、麻豌豆、西兰花芽苗中分离纯化的内生菌为发酵菌种,进行液体发酵制备植物活性成分。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木犀草素、山奈酚、芹菜素、芥子酸、阿魏酸、水杨酸、阔马酸、香草酸、芦丁等。能补充人体所需的一些营养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菌等多种功效,并且还有护肤美容的良好功效,可以用作化妆品、食品、以及饮料等的调配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芽苗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活性成分是指构成植物体除水分、糖类、蛋白质类、脂肪类等必要物质以外的成分,还包括其次生代谢产物,如多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甾体、木质素、皂苷类等。植物活性成分来源丰富,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木、皮、果内,其成分安全可靠且活性显著。植物中所含有的多酚类、挥发性油、生物碱、多糖等活性成分普遍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消除自由基、抗癌、消炎等生理活性。但是这些活性成分在不同植物中,甚至同一植物不同部位间含量差异很大,也受地域影响。
活性成分用途广泛、市场广阔,但是现有工业化生产多为传统提取技术,普遍存在低效益、高能耗等缺点,这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生物发酵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耗能高、污染大的生产模式。该方法主要以含淀粉(或糖类)的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生物细胞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实现物质的加工与转化,从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生物发酵技术,不仅能大规模地制取多种植物活性成分,而且不会降低其活性。
本发明首次通过内生菌液体发酵手段以及发酵条件的探索优化,获得植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的发酵液,为植物资源资源的深加工及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开发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芽苗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小麦、麻豌豆、西兰花三种原料的芽苗为原料,以从小麦、麻豌豆、西兰花芽苗中分离纯化的内生菌为发酵菌种,进行液体发酵制备植物活性成分。在一定培养条件下,使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活性成分,包括:木犀草素、山奈酚、芹菜素、芥子酸、阿魏酸、水杨酸、阔马酸、香草酸、芦丁等功能性成分。这些功能成分能补充人体所需的一些营养素,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菌等多种功效,并且能起到护肤美容的良好功效,可以用作化妆水、食品、以及饮料等的调配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芽苗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无菌条件下,将培育好的小麦、麻豌豆、西兰花三者的芽苗混合,接种发酵菌株,液体培养,即获得发酵液。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发酵菌株包括: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054的根瘤菌(Rhizobium sp.)DY4和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055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FY4。
上述的发酵菌种根瘤菌、芽孢杆菌是从小麦、麻豌豆、西兰花芽苗菜中分离纯化的内生菌。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备方法,DY4:FY4比例为0.5-1.5:0.5-1.5;优选DY4:FY4=1:1。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备方法,小麦、麻豌豆、西兰花三者芽苗的质量比例为小麦50%-70%、麻豌豆20%-30%、西兰花10%-20%,优选小麦68%-70%、麻豌豆20%-22%、西兰花10%-12%,进一步优选:小麦69.8%、麻豌豆20%、西兰花10.2%。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备方法,发酵体系中的固液比1:2-1:6,菌株接种量1%-5%,菌浓107-1010cfu/mL。
包括但不限于加入无菌水进行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联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沙联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18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