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醋固态发酵营养盐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3407.6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0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宇;王敏;夏梦雷;夏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J1/04 | 分类号: | C12J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栗华楠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醋 固态 发酵 营养盐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食品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醋固态发酵营养盐及其应用。一种食醋固态发酵的营养盐,组成如下:乳糖45‑65份,低聚半乳糖10‑25份,聚葡萄糖9‑20份,磷酸二氢钾2份,复合氨基酸6‑12份,复合维生素2份。利用本发明所公开的营养盐及其使用方法,可改善食醋固态发酵营养体系,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及代谢,在保持传统食醋风味的基础上,改善食醋的品质,提高食醋产品中重要生理活性成分的含量。
本申请为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定向调控食醋固态发酵的营养盐及其应用》的分案申请,母案申请的申请日为:2018年4月28日,申请号为:2018103987579,发明名称为:《一种定向调控食醋固态发酵的营养盐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醋固态发酵营养盐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食醋采用开放式固态发酵工艺,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赋予其独特的风味与品质。食醋发酵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利用原料中营养物质进行生长代谢,将底物转化为多种风味物质,赋予食醋独特的口感。其中,酵母、醋酸菌和乳酸菌等微生物不仅产生乙酸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还能够产生醇类等风味物质、多糖等功能性成分。
食醋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与食醋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密切,微生物利用营养物质产生多种风味物质,酸度、温度和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同样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随着发酵的进行,营养物质的减少会造成微生物代谢活性及丰度下降,进而导致发酵效率降低,尤其是在食醋固态发酵后期,乳酸菌等微生物丰度及代谢活性下降,风味物质合成代谢受阻等问题由此产生。营养盐的添加将有利于食醋发酵效率的提高及产品品质的改善。其中,糖类、醇类、氨基酸等物质均对食醋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此外,该营养盐还可以提高菌体的抗逆性和催化活性,有利于提高发酵效率。食醋固态发酵过程原料与微生物组成复杂,市场上缺少适用于食醋固态发酵的营养盐。本技术针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特定营养需求,通过改变营养盐种类及比例可达到定向调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醋固态发酵营养盐及其应用方法。所述营养盐由葡萄糖,乳糖,乙酸钠,低聚半乳糖,聚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铵,麦芽糖醇,甜菜碱,复合氨基酸,复合维生素组成。用于食醋固态发酵,可提高发酵效率和原料利用率,改善产品品质。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食醋固态发酵营养盐,其重量份数组成为:葡萄糖0-65份,乳糖0-65份,乙酸钠0-15份,低聚半乳糖0-25份,聚葡萄糖0-25份,磷酸二氢钾2-16份,硫酸铵0-10份,麦芽糖醇0-12份,甜菜碱0-12份,复合氨基酸2-12份,复合维生素1-4份。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营养盐具有定向调控醋酸菌的功能,进而提高发酵效率,营养盐组成为:葡萄糖40-65份,乙酸钠5-15份,磷酸二氢钾5-16份,硫酸铵4-10份,麦芽糖醇0-12份,复合氨基酸6-12份,复合维生素2-4份。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营养盐具有定向调控乳酸菌的功能,进而提高乳酸和不挥发酸的含量,营养盐组成为:葡萄糖5-60份,乳糖15-65份,低聚半乳糖0-25份,聚葡萄糖0-25份,磷酸二氢钾4-10份,麦芽糖醇4-8份,甜菜碱5-12份,复合氨基酸2-6份,复合维生素1-2份。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营养盐具有定向调控乳酸菌的功能,进而提高γ-氨基丁酸和胞外多糖的含量,营养盐组成为:乳糖45-65份,低聚半乳糖10-25份,聚葡萄糖9-20份,磷酸二氢钾2份,复合氨基酸6-12份,复合维生素2份。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营养盐具有同时调控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功能,进而同时提高发酵过程中乳酸含量和发酵效率,营养盐为组分A和组分B复配使用,添加方式为同时添加或分时段添加;:
组分A:葡萄糖10份,乳糖45份,低聚半乳糖15份,聚葡萄糖10份,磷酸二氢钾4份,麦芽糖醇4份,甜菜碱5份,复合氨基酸6份,复合维生素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34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