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集成式电机控制器的上下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6933.3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9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薛慧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B60L3/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程开生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集成 电机 控制器 上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集成式电机控制器的上下电方法,包括步骤S1:供电电源转换芯片接收到唤醒电路输出的唤醒信号并且判断唤醒信号有效时,由第一状态跳转到第二状态,并且供电电源转换芯片输出电压,以使得单片机上电初始化,供电电源转换芯片从第二状态跳转到第三状态。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功能集成式电机控制器的上下电方法,其具有硬件拓扑简单、功能灵活和成本低等优点,为多功能电机控制器灵活的上下电控制方案提供硬件基础,在不影响现有功能基础上,简化了上下电电路,不仅避免了硬件复位带来的潜在失效隐患,还可以灵活的集成了多种唤醒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控制器上下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集成式电机控制器的上下电方法。
背景技术
整车电机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中重要的动力系统零部件,其为电机提供三相高压电以获取目标转速和扭矩,其低压控制电源来源于车载12V蓄电池。12V蓄电池是整车所有用电器低压供电电源,一般电池成本均较高,为了控制车载12V蓄电池选型时的容量和体积等参数,整车对所有零部件静态电流均有要求,以达到控制电池成本的目标。
为了减小静态电流,避免蓄电池的非预期放电,减小蓄电池选型带来的成本,一般零部件会设计较为复杂的唤醒电路和延迟下电电路;当唤醒信号有效时,零部件功能电路通过12V蓄电池取电,实现正常功能;当唤醒信号无效时,意味着零部件则进入休眠状态,降低对12V蓄电池的损耗。一般通过主运算芯片控制硬线电路发出延迟下电信号,实现控制器下电动作。
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较为多数的整车厂越来越趋于通过零件功能集成,减少整车零件数量以达到整车成本降低的目标。在零部件的功能集成后,零部件内部电流增多,会引起静态电流变大的弊端。部分功能也会引起零件上下电逻辑的变化,多功能集成零部件的上下电过程若按照常规设计会发生多次复位等动作,在汽车整体生命周期中,对硬件半导体产生不利影响。
基于集成其它零部件功能的电机控制器零件方案设计,一般在其上下电电路拓扑设计中会包括唤醒电路、硬件开关电路、延迟下电电路等,如图3所示。
其中唤醒电路和下电电路分别对硬件开关电路进行控制,唤醒电路实现硬件开关电路的导通,从而对控制器内各模块供电;下电电路接受来自MCU的下电信号,实现对硬件开关电路的关断,从而使控制器断电,最大程度的降低控制器静态电流。
其上下电方案设计弊端:
1)硬件电路设计相对复杂;为了减小静态电流,需设计额外的硬件电源开关电路控制蓄电池电源的通断,进一步增加了设计成本;
2)需要MCU发出指令控制硬件下电电路动作实现下电,这种半自主下电方式影响用户体验;
3)当唤醒信号无效,MCU执行下电指令后,如果MCU需要在下电过程中进行两次及以上关于复位的操作。在首次reset后,硬线关断电路就触发了电源关断,使得电机控制器较难完成第二次复位操作;需要通过将相关操作放到上电过程中等方式来打补丁解决,引起上电时间过长等问题,且无法避免的多次复位动作会对硬件带来额外的潜在失效风险。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集成式电机控制器的上下电方法,其具有硬件拓扑简单、功能灵活和成本低等优点,为多功能电机控制器灵活的上下电控制方案提供硬件基础,在不影响现有功能基础上,简化了上下电电路,不仅避免了硬件复位带来的潜在失效隐患,还可以灵活的集成了多种唤醒信号,整体方案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且易于量产推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集成式电机控制器的上下电方法,在上下电控制方案中,使MCU芯片(单片机)可以完全控制下电时刻,灵活设计上下电处理内容,将原本必须放在上电做的操作改到下电做,进一步优化了目前电机控制器上电时间较长,用户体验较差的现状,避免了上下电过程引起的芯片多次复位对芯片使用寿命带来的潜在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69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