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786.5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9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泓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5/00;B25J13/08;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陈列生;覃业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底盘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避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包括底盘架,所述底盘架沿着宽度方向两侧的中心处均设置有主移动轮,所述底盘架沿着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位于主移动轮的两侧均设置有副移动轮,所述底盘架的外侧且与副移动轮的位置相对应处对称设置有支架,所述底盘架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安装有避碰机构,所述底盘架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避碰雷达,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利用避碰雷达和避碰机构的配合,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移动时的安全性,避免碰撞对自身内部元件产生的伤害,也防止撞伤他人的可能性,而防撞条和避碰条的设计则起到对碰撞时的力起到缓冲的作用,加强了机器人底盘防碰撞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避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移动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碰撞,一方面机器人发生碰撞会使机器人内部传感器或软件出现问题,导致机器人失去控制,另一方面机器人外壳撞到墙上或障碍物上会有较大损坏,如果撞到人则会使人身发生危险,但随着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的移动路径和环境也愈发多样,如何实现机器人避免碰撞是设计时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而且从成本角度考虑,机器人避碰结构又不能太过复杂,这样又会导致机器人生产成本上升,因此设计一种新型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包括底盘架,所述底盘架沿着宽度方向两侧的中心处均设置有主移动轮,所述底盘架沿着宽度方向的两侧且位于主移动轮的两侧均设置有副移动轮,所述底盘架的外侧且与副移动轮的位置相对应处对称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远离底盘架的一端之间连接有防撞条,所述底盘架沿着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安装有避碰机构,所述底盘架顶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避碰雷达。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架与底盘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避碰雷达与底盘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撞条为橡胶材质制成。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避碰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外侧的中心处相对应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安装板的外侧且位于压力传感器的两侧均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避碰板,所述避碰板的外侧设置有多组间隔相同的避碰条。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避碰机构中的安装板与底盘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缓冲弹簧共设置有六组,所述缓冲弹簧的内部相对应设置有伸缩杆。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所述避碰条为防撞硅胶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机器人底盘避碰结构,利用避碰雷达和避碰机构的配合,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移动时的安全性,避免碰撞对自身内部元件产生的伤害,也防止撞伤他人的可能性,而防撞条和避碰条的设计则起到对碰撞时的力起到缓冲的作用,加强了机器人底盘防碰撞的性能。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避碰机构,当行走的机器人底盘在即将碰撞到外物的时候,避碰板和避碰条会首先接触到外物,在缓冲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抵抗住一部分挤压作用力后,避碰板会触碰到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感受到外界的压力值时,会将信号发送给机器人系统,使机器人系统做出反应进行避让,已达到避碰的目的。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避碰雷达,可以对机器人底盘周围的行动路线进行扫描和规避,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避碰的范围,提升了避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泓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泓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7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平台路径规划算法
- 下一篇:一种管道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