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延生长方法、外延结构及光电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1699.6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7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魏铁石;李雪飞;吴渊渊;陆书龙;杨文献;张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205 | 分类号: | H01L21/205;H01L21/02;H01L31/0304 |
代理公司: | 苏州三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12 | 代理人: | 周仁青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延 生长 方法 结构 光电 器件 | ||
1.一种外延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对硅衬底表面进行处理;
S2、采用迁移增强外延法,在380~510℃低温条件下交替通入/关断ⅢA族源和ⅤA族源,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III-V族化合物形核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后还包括:
采用迁移增强外延法,在380~510℃低温条件下交替通入/关断ⅢA族源和ⅤA族源,在形核层上外延生长III-V族化合物缓冲层;或,
采用迁移增强外延法,在550~610℃高温条件下交替通入/关断ⅢA族源和ⅤA族源,在形核层上外延生长III-V族化合物缓冲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延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核层与缓冲层的厚度之和范围为30~120nm;和/或,形核层与缓冲层的厚度之比范围为1:50~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延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核层和/或缓冲层的生长压力为3E-7~5E-6Torr;和/或,所述III-V族化合物的V/III比值为2.5~10;和/或,所述形核层和/或缓冲层的生长速率为0.5~1ML/s;和/或,所述形核层和/或缓冲层的生长速率为0.1~0.5μm/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前还包括:
打开ⅤA族源,关闭III-V族源,于ⅤA族保护氛围下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第一层ⅤA族原子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延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迁移增强外延法中,“交替通入/关断ⅢA族源和ⅤA族源”具体为:
打开ⅢA族源,同时关闭ⅤA族源;
关闭ⅢA族源,同时关闭ⅤA族源;
打开ⅤA族源,同时关闭ⅢA族源;
关闭ⅤA族源,同时关闭ⅢA族源;
循环执行上述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对硅衬底表面进行有机清洗和/或无机清洗;和/或,
对硅衬底表面进行除气预处理;和/或,
对硅衬底表面进行脱氧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衬底为Si(100)衬底,ⅢA族源为Ga源,ⅤA族源为P源,III-V族化合物为GaP。
9.一种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结构通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延生长方法制备而得。
10.一种光电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器件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外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16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电线路雷击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手握式剥线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