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7743.3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7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星;余意;许沛虎;许润天;吕忆菲;赵凯杰;文景;杨海霞;何怡;张晋源;李政;辛洋;林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22 | 分类号: | A61L27/22;A61L27/44;A61L27/54;A61L27/5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徐绍新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神经 导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神经导管,包括载药纤维海绵和中空的载药神经导管,其中:所述载药纤维海绵由丝素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成,所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匀分散于丝素蛋白中;所述载药神经导管由丝素蛋白和含有氧化石墨烯与天麻素的脂质体组成,所述脂质体均匀分散于丝素蛋白中;所述载药纤维海绵填充于所述载药神经导管的空腔内。本发明具备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抗炎性能和导电性能,有望在未来的周围神经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医学问题,自体神经移植由于具有非免疫原性作用,因此仍是周围神经修复中的“金标准”,但也存在供体组织的供应有限,神经瘤形成风险,大小不匹配以及供体神经与损伤部位之间的轴突分布等问题。神经导管是人工制成的组织工程管状物,作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治疗方法用于桥接神经断端。然而,缺乏有效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是大多数人工神经导管的主要缺点。
材料的选择是组织工程学中的重要考虑因素,适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材料必须具备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适当的机械性能。丝素蛋白(SF)及其衍生物因其合适的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优异的机械性能,吸水能力和低免疫原性而被广泛用于生物材料。
电刺激(ES)是促进动物体内神经突生长和神经再生的常用手段,可通过将导电高分子材料与生物活性材料相结合制备导电神经导管,结合电刺激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上。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是重要的碳纳米材料,而氧化石墨烯(GO)有高导电率且可与多种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在再生医学中有巨大潜力,同时氧化石墨烯其二维结构由一层多官能团组成,由于环氧化合物、羟基和羧酸官能团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表现出良好的两亲性。
周围神经的主要结构有神经纤维束,以及包括血管在内的结缔组织,因此早期血管化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血管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早期血管化可为各种细胞提供营养,进而促进轴突生成,并且可募集吞噬细胞生长因子,从而使神经导管在血管和神经生成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过程中,炎症反应在神经修复的早期有利于髓鞘清理,而在中后期则会引起神经瘤的形成、神经性疼痛等严重后果。天麻素(GAS)是一种存在于兰科植物天麻的糖苷,化学名为4-羟甲基苯基-β_D吡喃葡萄糖苷,由于侧链存在极性羟基因此具有亲水性。大量文献报道天麻素具有抗炎抗氧化,诱导和促进施旺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作用。因此,鉴于天麻素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功能,其在神经导管中对于调控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
脂质体由一层或多层包裹着离散水空间的双层磷脂囊泡组成,作为药物载体,脂质体能改善药物吸收和代谢、延长药物半衰期、降低毒性,同时,脂质体还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无毒且可生物降解,能改善药物的稳定性,目前脂质体已被广泛用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制备靶向药物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搭载天麻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导电神经导管,该导管具有促血管生成和抗炎作用,能更好地引导神经生长,促使损伤神经的修复,从而弥补传统神经导管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使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电神经导管,包括载药纤维海绵和中空的载药神经导管,其中:
所述载药纤维海绵由丝素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成,所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匀分散于丝素蛋白中,所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占丝素蛋白重量的0.005-0.05‰;
所述载药神经导管由丝素蛋白和含有氧化石墨烯与天麻素的脂质体组成,所述脂质体均匀分散于丝素蛋白中,所述脂质体占丝素蛋白重量的3-15%,所述脂质体中,氧化石墨烯与天麻素的重量比为1-3:1;
所述载药纤维海绵填充于所述载药神经导管的空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7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