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形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2389.8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4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苏伟;叶宗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志凌伟业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关向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大富***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 装置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形触控装置,包括热缩膜层、第一网格电极和/或第二网格电极。热缩膜层,贴附于球形支撑物的外表面,所述热缩膜层具有与所述球形支撑物贴合的内膜面、及与所述内膜面相对的外膜面;所述第一网格电极设置于所述热缩膜层的外膜面,所述第二网格电极设置于所述热缩膜层的内膜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球形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获得具有多维度曲面造型的电容式触摸屏,从而丰富电容式触摸屏的用途及应用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式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球形触控装置,以及该球形触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无处不在,自从苹果贾伯斯将电容式触摸屏广泛应用于自家产品后,可以说电容式触摸屏几乎完全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上取代的原本的电阻式触摸屏技术。其中,金属铜网格触屏技术属于电容式触控屏技术中的一新兴跨世代技术,其使用具极低面电阻的铜层(面电阻小于0.1欧姆)作为导体,使用真空溅镀与真空蒸镀的方式将铜层沉积在光学级透明基板上,再使用黄光制程(photolithography processes)的方式制作出网格状的电极。使用此电极做出的触摸屏具有以下优点:(1)线不可视:金属网格(Metal Mesh)技术可视区线宽线路精度小于5μm,尺寸达110吋;(2)超级窄边框与无边框设计:边框线宽线距技术能力可达10/10μm;(3)触摸灵敏与笔触精准度高:报点率高120点,不需多片拼接实现单片电容式一体化触控;(4)唯一可过环境测试的超大尺寸触摸屏:高温高湿通电压条件,不发生迁移(migration)问题;(5)唯一适合全球首款大于10毫米玻璃介质触控屏:可以实现水中触摸,满足防水、防爆与户外应用设计;(6)唯一超大尺寸可支持极细主动与被动笔(精密笔写):可支持到笔尖2毫米;(7)延伸触手至军事、医疗、工业控制与车载等新领域,目前紧密与中国航天公司开发电磁波屏蔽膜(EMI shielding film)应用,也将新领域扩充至军事、医疗、工业控制与车载等应用,不仅局限于商务、会议室与教育平板的领域。
目前,现有的触摸屏多是以平面的设计为主,曲面也多是一维度(1D)的弯曲设计,而两维度(2D)甚至三维度(3D)则是以光学式的触控技术为主。但是光学式触控无论在精准度和灵敏度皆无法与电容式触控相比,电容式触摸屏要达到多维度的曲面造型,依然充满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球形触控装置,旨在提供具有多维度曲面造型的电容式触摸屏,以丰富电容式触摸屏的应用场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球形触控装置,包括:
热缩膜层,贴附于球形支撑物的外表面,所述热缩膜层具有与所述球形支撑物贴合的内膜面、及与所述内膜面相对的外膜面;以及,
第一网格电极和/或第二网格电极,所述第一网格电极设置于所述热缩膜层的外膜面,所述第二网格电极设置于所述热缩膜层的内膜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格电极和第二网格电极的导电材料均选自铜、镍、银、铁、铬和有机导电高分子聚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热缩膜层为聚乙烯薄膜、未拉伸聚丙烯薄膜、镀铝未拉伸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涂层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消光膜薄膜、双面或单面热封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膜、聚脂膜薄膜、镀铝聚脂膜薄膜、涂层聚脂膜薄膜和尼龙薄膜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热缩膜层的厚度范围为9~500μm;所述第一网格电极的厚度范围为0.1~50μm;所述第二网格电极的厚度范围为0.1~50μm。
可选地,所述球形触控装置还包括所述球形支撑物,所述球形支撑物为绝缘体;或,所述球形支撑物包括导体和包覆于所述导体外层的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绝缘体的材料选自为玻璃、塑料、金属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导体为金属材质,所述绝缘层的材料选自为玻璃、塑料、金属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志凌伟业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志凌伟业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23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激光智能放样设备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碳化炉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