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电池铝型材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2830.8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祝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通新材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04;H01M50/249;H01M50/258;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56;H01M10/6563;H01M10/6567;H01M10/6568;B60L50/64;B60L58/26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动汽车 锂电池 铝型材 外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电池铝型材外壳,包括电池壳,所述电池壳的前后对称的两面上安装有散热过滤机构,电池壳的顶部连接有初步散热机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电池铝型材外壳,电池壳内部安装有检测实时检测温度的温度计,并且温度计将测量的温度上传至电动汽车的主控系统内,将电池壳内部温度设置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低、中和高,在低温度范围内,初步散热机构、水冷机构和升降机构不启动,仅靠散热过滤机构对电池内部进行散热,在中温度范围内,初步散热机构启动,加大对电池内部进行散热,在高温度范围内,水冷机构和升降机构启动,电池与水冷机构接触,配合风冷和水冷加速将电池内的热量带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铝型材外壳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电池铝型材外壳。
背景技术
车用锂电池是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由于镍氢电池的一些技术性能如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等已经接近到理论极限值,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容量大、无记忆性等优点;得到汽车厂商与电池生产厂商的一致认可,目前各国研发的重点是锂离子电池;持续发展的锂电池技术构成了未来锂离子锂电池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许多不同的锂电池材料和化学成分被很多的锂电池公司研发和测试;具有竞争性的发展过程将会加速该项技术的商业化,因为优质的锂电池会开发,并投入生产,最终,锂电池技术将在中短期时间里界定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的竞争差异,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现在市场上的车用锂电池在使用中,如果车辆在长时间运作下,锂电池会因在内阻上消耗大量能量,产生巨大热量,现有的一般采用其风冷或者外部的水冷散热,并且长时间使用导致其散热的程度无法控制,导致其整体成本提升。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电池铝型材外壳,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锂电池铝型材外壳,包括电池壳,所述电池壳的前后对称的两面上安装有散热过滤机构,电池壳的顶部连接有初步散热机构,所述电池壳的内部安装有水冷机构和升降机构;
所述散热过滤机构包括上槽、下槽、过滤网和散热孔,所述上槽和下槽设在电池壳同一侧面上为一组,所述电池壳的前后面上均设有上槽和下槽,所述过滤网嵌入上槽内,散热孔成整列的设置在下槽上;
所述初步散热机构包括密封盖板、第一转轴、主杆、支架、第二转轴和次杆,所述主杆的一端通过贯穿的第一转轴与电池壳活动连接,所述主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所述主杆通过第二转轴与次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两侧的所述第二转轴之间与支架的两端固定,两组所述次杆的另一端与密封盖板的两侧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密封盖板与电池壳顶部开口边沿之间铰接,所述密封盖板的底面上固定有插入电池壳开口的密封块,所述支架与电池壳上的气缸连接,所述气缸拉动支架向右移动,所述主杆绕第一转轴向右移动,所述主杆带动次杆向右移动,所述密封盖板绕电池壳开口边沿顺时针旋转,所述密封块从电池壳顶部开口脱离;
所述水冷机构包括进冷水接头、出冷水接头和冷却管,所述进冷水接头和出冷水接头分别接在电池壳的顶部一侧,所述进冷水接头和出冷水接头之间固定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位于电池壳内形成多层平面分布的结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池模组托网、上套筒、下套筒、主筒、滑轨、滑块和气管,所述主筒上焊接的支撑杆固定在电池壳的内壁上,所述主筒的顶端插入上套筒内,所述主筒上还连接有延伸至电池壳外部的气管,所述上套筒与上侧的电池模组托网固定,主筒的底端插入下套筒内,所述下套筒与下侧的电池模组托网固定,所述气管向主筒内充气,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同步的向外伸长,所述气管向主筒内抽气,上套筒和下套筒同步的向内缩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通新材无锡有限公司,未经苏通新材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28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