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后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45248.3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7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竹田智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尚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部 结构 | ||
车身后部结构(10)具备侧加强构件(41)和支承构件(28)。侧加强构件加强后减震器罩(17)。支承构件具备上杆构件(71)、下杆构件(72)以及姿势维持构件(73)。上杆构件架设于侧加强构件。下杆构件配置于上杆构件的下方。姿势维持构件配置于上杆构件与下杆构件之间,且与上杆构件及下杆构件在车宽方向上在多个部位接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后部结构。
本申请基于在2019年6月27日申请的日本国特愿2019-119893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车身后部结构,例如已知有如下结构:通过在车室与行李室之间设置后分隔壁,且后分隔壁形成为环状骨架,从而在后分隔壁具备能够将车室与行李室之间所谓车室行李室互通(trunk through)的开口部。该车身后部结构在后分隔壁的开口部设置有多个管材和金属制的角撑板来作为加强构件。由此,在将开口部构成为能够车室行李室互通的状态下,确保了后分隔壁(即,车身后部)的强度、刚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568948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车身后部结构采用作为加强构件而设置的多个管材和角撑板。然而,后分隔壁从配置于侧方的后轮受到各种方向的应力,因此谋求通过采用适于这些应力的加强结构而轻量化。
本发明的方案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后分隔壁保持有车室行李室互通用的开口部的状态下确保车身后部的强度、刚性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的车身后部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身后部结构具备:侧加强构件,其设置于车辆的两侧,以加强在所述车辆的两侧设置的后减震器罩;以及支承构件,其架设于所述侧加强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具备:上杆构件,其架设于所述侧加强构件;下杆构件,其配置于所述上杆构件的下方;以及姿势维持构件,其配置于所述上杆构件与所述下杆构件之间,且与所述上杆构件及所述下杆构件在车宽方向上在多个部位接合。
根据(1)的方案,在车辆的两侧中的一方的后轮胎攀上路面的台阶的情况下,向一方的侧加强构件输入朝上的应力而要使一方的侧加强构件向上方移动。在此,作为比较例,例如,在支承构件仅由上杆构件和下杆构件这两个构件构成的情况下,通过两侧的侧加强构件和上下的杆构件而形成为长方形的框部。因此,认为在向一方的侧加强构件输入了朝上的应力的情况下,由两侧的侧加强构件和上下的杆构件形成的长方形的框部变形为平行四边形。
于是,在支承构件中,在上杆构件与下杆构件之间追加姿势维持构件,并将姿势维持构件与上杆构件及下杆构件在车宽方向上在多个部位接合。因而,能够通过姿势维持构件来确保支承构件(即,车身后部)的强度、刚性。由此,在向一方的侧加强构件输入了朝上的应力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姿势维持构件来抑制由两侧的侧加强构件和上下的杆构件形成的长方形的框部变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情况。即,通过只是将姿势维持构件与上杆构件及下杆构件在车宽方向上在多个部位接合的简单的结构,能够抑制一方的侧加强构件向上方移动的情况。由此,能够确保车身后部的强度、刚性,并且能够实现支承构件的轻量化。
另外,在上杆构件与下杆构件之间配置有姿势维持构件。因而,能够将支承构件配置在两侧的侧加强构件的下部。由此,能够在后分隔壁确保车室行李室互通用的开口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452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