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移动的运输设备和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运输货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11466.5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9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R·孔茨勒;H·S·福格特;H·瑙曼;A·盖卢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60P3/06;G01C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阮桢斐;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运输设备 用于 运输 至少 一个 货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运输货物(30)的可移动的运输设备(1),包括用于探测周围环境的环境数据的传感装置(3)、用于容纳至少一个运输货物(30)的装载容纳件(4)、用于移动可移动的运输设备(1)的驱动器件(5)、储能设备(6)和用于基于经探测的环境数据自动控制驱动器件(5)的控制装置(7),其中,装载容纳件(4)具有至少一个模块接口(8),其中,至少一个模块接口(8)如此地构造,即,该模块接口与至少一个运输模块上层结构(10)可经由至少一个互补构造的模块接口(14)以可解开的方式机械地相连接。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运输货物(20)的方法、运输模块上层结构(10)、运输装置(10)、机动车(50)和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运输货物(30)的系统(6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的运输设备和一种用于运输(Transportieren)至少一个运输货物(Transportgut)的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模块上层结构、一种运输装置(Transportanordnung,有时称为运输组件)、一种机动车和一种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运输货物的系统。
背景技术
由US 2018/0194411 A1已知一种用于克服垂直阻碍物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用于容纳至少一个运输货物的封闭的装载容纳件(Ladeaufnahme)。此外,该机器人具有传感装置、六个车轮形式的驱动器件和用于车轮的控制装置。
由DE 10 2016 009 572 A1已知一种用于将多个供货机器人(Lieferroboter)容纳到车辆的货舱(Laderaum)中的车辆。在此,该车辆具有用于将供货机器人自动独立紧固在货舱中的紧固装置、用于车辆与供货机器人通讯的通讯接口和用于供货机器人的储能器在货舱中独立自动充电的充电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即,改善一种可移动的运输设备和一种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运输货物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带有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可移动的运输设备、一种带有专利权利要求7的特征的运输模块上层结构、一种带有专利权利要求13的特征的运输装置、一种带有专利权利要求14的特征的机动车、一种带有专利权利要求16的特征的系统和一种带有专利权利要求17的特征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尤其创造了一种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运输货物的可移动的运输设备,包括用于探测周围环境的环境数据的传感装置、用于容纳至少一个运输货物的装载容纳件、用于移动可移动的运输设备的驱动器件、储能设备(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和用于基于经探测的环境数据自动控制驱动器件的控制装置。其作如下设置,即,装载容纳件具有至少一个模块接口,其中,至少一个模块接口如此地构造,即,该模块接口与至少一个运输模块上层结构可经由至少一个互补构造的模块接口以可解开的方式机械地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尤其创造了一种用于容纳至少一个运输货物的运输模块上层结构,包括用于容纳至少一个运输货物的运输货物容纳件和至少一个互补构造的模块接口,其中,该至少一个互补构造的模块接口如此地构造,即,该模块接口以可解开的方式与可移动的运输设备的装载容纳件的至少一个模块接口可以可解开的方式机械地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尤其创造了一种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运输货物的运输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可移动的运输设备和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运输模块上层结构,其中,可移动的运输设备和至少一个运输模块上层结构经由彼此互补构造的机械的模块接口以可解开的方式彼此机械地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尤其创造了一种用于运输至少一个运输货物的机动车,包括带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可移动的运输设备的装载停放处(Ladebucht,有时称为装货间)和/或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运输装置的货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未经大众汽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114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