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导体彩色条状发光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889388.6 | 申请日: | 2020-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6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芯翼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别亚琴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彩色 条状 发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半导体彩色条状发光管,包括环套,所述环套上端固定安装有环氧树脂部,所述环氧树脂部内部连接有负极支架,所述环氧树脂部内部并位于所述负极支架一侧连接有正极支架,所述正极支架上端通过卡线器连接有金线,所述负极支架上端固定安装有晶片,所述晶片上端固定安装有半导体膜,所述晶片和所述半导体膜均与所述金线相连接,所述正极支架下端固定连接有正极杆,所述负极支架下端固定连接有负极杆,该发光管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彩色条状发光管。
背景技术
半导体,指的是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在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照明应用、大功率电源转换等领域应用,如二极管就是采用半导体制作的器件,二极管由一个PN结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及管壳封装而成,普通的发光二极管就属于二极管,很多二极管在安装的时候,其金线与正极支架端部容易脱落,直接导致二极管直接不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金线与正极支架端部容易脱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半导体彩色条状发光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半导体彩色条状发光管,包括环套,所述环套上端固定安装有环氧树脂部,所述环氧树脂部内部连接有负极支架,所述环氧树脂部内部并位于所述负极支架一侧连接有正极支架,所述正极支架上端通过卡线器连接有金线,所述负极支架上端固定安装有晶片,所述晶片上端固定安装有半导体膜,所述晶片和所述半导体膜均与所述金线相连接,所述正极支架下端固定连接有正极杆,所述负极支架下端固定连接有负极杆。
优选的,所述负极杆和所述正极杆端部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紧固器。
优选的,所述正极杆的长度大于所述负极杆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半导体彩色条状发光管,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内部的固定块可以对金线与正极支架相连接的接口进行固定,可以防止金线与正极支架之间发生脱落,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与外部设备连接方便,便于安装,并且连接稳定,减少了使用和维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半导体彩色条状发光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半导体彩色条状发光管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环套1、环氧树脂部2、负极支架3、负极杆4、正极支架5、正极杆 6、金线7、晶片8、半导体膜9、连接块10、紧固器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半导体彩色条状发光管,包括环套1,环套1上端固定安装有环氧树脂部2,环氧树脂部2为透明的,具有,环氧树脂部2内部连接有负极支架3,环氧树脂部2内部并位于负极支架3一侧连接有正极支架5,正极支架5上端通过连接块10连接有金线7,正极支架5通过连接块10与金线7相连接,金线7通过连接块10可以进行固定,连接块10由橡胶构成,可以对金线7 与正极支架5相连接的接口进行固定,可以防止金线7与正极支架5之间发生脱落,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
负极支架3上端固定安装有晶片8,晶片8上端固定安装有半导体膜9,晶片8和半导体膜9均与金线7相连接,正极支架5下端固定连接有正极杆6,负极支架3下端固定连接有负极杆4,正极杆6的长度大于负极杆4的长度,负极杆4和正极杆6端部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紧固器11,通过紧固器11使得正极杆6 和负极杆4更加容易安装,提高了正极杆6和负极杆4的安装便捷性,使得正极杆6和负极杆4能够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插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芯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芯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893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辊筒输送机
- 下一篇:一种中药提取物制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