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后悬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35688.2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4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付鑫;夏国锋;文杰;文世红;梅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专用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3/06 | 分类号: | B62D33/06 |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党婧 |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用 车全浮式 驾驶室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后悬装置,包括左、右后悬置,左右后悬上支架总成、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构成,所述后悬上支架总成,包括高度控制阀、左右后悬下支架、减振器、减振器支架、安装板、摆臂支架、调节摆臂、限位块、锁栓组成,所述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包括后悬下支架、液压锁组成。所述驾驶室后悬装置结构布置紧凑,在整车上占用空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驾驶室悬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后悬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运输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驾乘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中、重型商用车逐步采用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来衰减底盘振动、安全可靠地承载驾驶室。为实现中、重型商用车平顺性的指标,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后悬装置的结构较复杂、体积大,所占用的空间大,其质量也较重。全浮式驾驶室悬置系统普遍将驾驶室向上抬高,导致驾驶室重心偏高,降低其抗侧倾能力和驾驶室操作稳定性。这些现有的技术制约大马力中、重型商用车事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后悬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所占用的空间大,质量也较重、驾驶室重心偏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一种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后悬装置,由左、右后悬置构成,包括左右后悬上支架总成、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构成。所述后悬上支架总成,包括高度控制阀、左右后悬下支架、减振器、减振器支架、安装板、摆臂支架、调节摆臂、限位块、锁栓组成。所述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包括后悬下支架、液压锁组成。
所述后悬上支架总成集成为一体,通过安装板与驾驶室后面板连接。所述后悬下支架总成集成为一体、通过后悬下支架与车架连接,优化了后悬装置与整车的装配工艺。
所述驾驶室后悬装置中,其减振器支架、安装板、摆臂支架、调节摆臂、限位块,后悬下支架均采用冲压结构,零部件实现轻量化,其左、右后悬置的零采用实现左、右对称结构,实现互换性,降低制造成本。
所述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后悬装置,通过安装板14与驾驶室后面板组装,驾驶室后面板将左、右后悬置集成成为一个整体,依托驾驶室后面板提升后悬装置的刚度,同时降低驾驶室的重心,提高其抗侧倾能力和驾驶室操作稳定性。
其减振器上端与减振器支架采用双向球接连接,另一端与锁栓铰接,减振器垂直车架翼面安装,柔性连接,有效地发挥减振器的减振功能。
其高度控制阀与摆臂支架连接,摆臂支架与减振器支架件连接,摆臂支架的一端与调节摆臂的一端螺栓紧固,另一端与减振器支架和锁栓连接轴的轴端铰接连接,构成一个异面“Z”型连杆结构,可实现驾驶室最大限度克服侧向冲击,提升垂直驾驶室悬置的使用寿命。
其后悬下支架件与液压锁采用螺栓连接,垂直于车架翼面安装,与锁栓铰接连接。
所述驾驶室后悬装置结构布置紧凑,在整车上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后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度控制阀、2-减振器、3-减振器支架、4-安装板、5-摆臂支架、6-调节摆臂、7-限位块,8-后悬下支架、9-锁体、10-锁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所述一种商用车全浮式驾驶室后悬装置由左、右后悬置构成,包括左右后悬上支架总成、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构成。所述后悬上支架总成,包括高度控制阀1、减振器2、减振器支架3、安装板4、摆臂支架5、调节摆臂6、限位块7、锁栓10组成。所述左右后悬下支架总成,包括后悬下支架8、液压锁9组成。
所述后悬上支架总成通过安装板4与驾驶室后面板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包括铆接连接。所述后悬下支架总成集成为一体、通过后悬下支架8与车架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包括铆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专用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东风专用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5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