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躺姿状态气囊保护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0648.0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6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留进;张学伟;余伟炜;刘彦峰;陈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2 | 分类号: | B60R21/0132;B60R21/015;B60R21/16;B60R21/20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江海浪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状态 气囊 保护 控制 方法 系统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躺姿状态气囊保护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在自动驾驶过程中,通过检测组件对座椅上的状况进行检测,获取乘员在座椅上的乘车姿态;通过溃缩传感器对车体的碰撞状况进行检测,获取车体上沿着朝座椅方向的溃缩加速度。当获取的两个参数均满足预设条件,即乘车姿态为躺姿状态,溃缩加速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加速度时,控制器激发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使得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分别对应在靠背、坐垫上打开。由于乘员在座椅上为躺姿状态,因此,打开后的第一气囊则覆盖乘员上半身,即乘员腰部以上区域;打开后的第二气囊覆盖乘员下半身,即乘员腰部以下区域,这样保证躺姿状态下乘员身体大部分被安全覆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躺姿状态气囊保护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是目前汽车最热门的发展趋势,各个主机厂都在投入大量资源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当自动驾驶技术达到L3或者L4级别后,汽车就能够实现离手驾驶的状态。同时,将汽车切换为自动驾驶状态后,乘员可将座椅靠背放至平躺或者半躺状态,使得乘员在座椅上进行躺卧休息。然而,当乘员处于躺姿状态时,传统汽车内的约束系统就失去了有效作用,无法很好保护乘员面对来自汽车侧面的碰撞,严重降低了汽车的行车安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躺姿状态气囊保护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有效降低躺姿状态下的乘员遭受来自侧面碰撞的伤害,及时保护乘员的人身安全,提高自动驾驶过程中的行车安全。
一种躺姿状态气囊保护控制方法,所述躺姿状态气囊保护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座椅上的状况进行检测,获取乘员在所述座椅上的乘车姿态;对车体的碰撞状况进行检测,获取车体上沿着朝所述座椅方向的溃缩加速度;当所述乘车姿态判定为躺姿状态,且所述溃缩加速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加速度时,分别打开位于靠背上的第一气囊和位于坐垫上的第二气囊。
上述的躺姿状态气囊保护控制方法,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对座椅上的状况进行检测,获取乘员在座椅上的乘车姿态;对车体的碰撞状况进行检测,获取车体上沿着朝座椅方向的溃缩加速度。当获取的两个参数均满足预设条件,即乘车姿态为躺姿状态,溃缩加速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加速度时,激发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使得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分别对应在靠背、坐垫上打开。由于乘员在座椅上为躺姿状态,因此,打开后的第一气囊则覆盖乘员上半身,即乘员腰部以上区域;打开后的第二气囊覆盖乘员下半身,即乘员腰部以下区域,这样保证躺姿状态下乘员身体大部分被安全覆盖。本躺姿状态气囊保护控制方法,针对自动驾驶过程中乘员处于躺姿状态的行车安全提出,弥补市场关于躺姿状态行车自动保护的空白,有效降低躺姿状态下的乘员遭受来自侧面碰撞的伤害,及时保护乘员的人身安全,提高自动驾驶过程中的行车安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乘员在所述座椅上的乘车姿态的步骤包括:获取靠背在坐垫上的转动角度;获取所述靠背和/或所述坐垫上的压力分布状况;若所述转动角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角度,且所述压力分布状况满足预设分布状况时,判定所述乘车姿态为所述躺姿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靠背和/或所述坐垫上的压力分布状况的步骤包括:对所述靠背上的压力进行检测,获取所述靠背上的第一压力值;对所述坐垫上的压力进行检测,获取所述坐垫上的第二压力值;若所述第一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压力值,且所述第二压力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判定所述压力分布状况满足所述预设分布状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之前还包括:对车体的驾驶状态进行检测;当所述车体的驾驶状态为自动驾驶状态时,获取所述靠背在所述坐垫上的转动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车体的驾驶状态进行检测的步骤包括:对所述车体内的方向盘进行检测,并获取所述方向盘上的第三压力值;若所述第三压力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压力值时,判定所述车体的驾驶状态为自动驾驶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06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作业的举升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空作业安全带生产用的锁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