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微型内窥镜光信号发生器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8785.0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9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栋;龙运东;肖伟;陈可可;刘金生;庞训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林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50;H01L33/62;A61B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英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71 | 代理人: | 林俊远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微型 内窥镜 信号发生器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微型内窥镜光信号发生器,其包括灯盘和LED芯片,灯盘包括陶瓷基板;陶瓷基板上铺设有电极片,其外轮廓为圆形,陶瓷基板的中部设有镜筒固定孔,镜筒固定孔为正方形结构;陶瓷基板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电极片,于相邻的电极片之间安装有LED芯片;LED芯片的表面覆盖有荧光粉层;灯盘上于其中两个电极片上分别开设有电极通孔,两个电极通孔分别贯通至陶瓷基板背面的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上;各电极片之间形成串联或并联的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医用微型内窥镜光信号发生器的制作方法,实现微型光信号发射器的制作加工,使得光源照射范围广,发光亮度均匀,辅助图像传感器捕捉到更高画质的图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微型内窥镜光信号发生器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目前的内窥镜装置由内窥镜镜头,内窥镜光源,与镜头相连的图像处理器,观察显示器等部分组成。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镜头的摄像元件对被测部分进行摄像,将视频流传出到显示器上,结合经验进行判断分析。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微小型内窥镜的LED光源陶瓷基板,灯的位置排列不固定,存在发光亮度不均匀,光照射的范围较狭窄且散热效果不好灯问题,造成图像传感器捕捉画面的效果不佳,最终可能影响医生的检查分析,导致对病人实际病况的误判,延误病人的治疗,情况严重的甚至造成病人生命垂危。由此可见,内窥镜的光源结构对于内窥镜的拍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有必要改进现有的内窥镜照明模块,解决发光亮度不均匀,光照射的范围较狭窄,且散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实现光源均匀照射,辅助图像传感器捕捉到更高画质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微型内窥镜光信号发生器,尺寸小,光源照射范围广,发光亮度均匀,辅助图像传感器捕捉到更高画质的图像。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医用微型内窥镜光信号发生器,其中,包括灯盘和LED芯片,所述灯盘包括陶瓷基板;所述陶瓷基板上铺设有电极片,其外轮廓为圆形,所述陶瓷基板的中部设有镜筒固定孔,所述镜筒固定孔为正方形结构,所述陶瓷基板与镜筒固定孔的中心重合;所述灯盘的直径小于2mm,所述灯盘的厚度小于0.25mm,所述镜筒固定孔的边长小于1.2mm,所述镜筒固定孔的角顶点与所述灯盘外周缘之间的距离大于0.05mm,小于0.08mm;所述灯盘通过所述镜筒固定孔挂接固定于内窥镜的镜头的外侧壁上;
所述陶瓷基板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电极片,于相邻的所述电极片之间安装有所述LED芯片;相邻的所述电极片上对应所述LED芯片的安装位置分别设有LED焊盘;所述LED芯片的表面覆盖有荧光粉层;所述灯盘上于其中两个所述电极片上分别开设有电极通孔,所述电极通孔的两端周缘分别于所述电极片上设有电极焊盘,两个所述电极通孔分别贯通至所述陶瓷基板背面的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上;各所述电极片之间形成串联或并联的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用微型内窥镜光信号发生器的制作方法,实现微型光信号发射器的制作加工,使得光源照射范围广,发光亮度均匀,辅助图像传感器捕捉到更高画质的图像。
一种医用微型内窥镜光信号发生器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步骤一,将金属片贴压至陶瓷基板上形成圆形的灯盘,将所述金属片切割形成多个电极片,相邻的所述电极片上成对地设有LED焊盘;所述灯盘的中间切割形成正方形的镜筒固定孔;所述灯盘的直径小于2mm,所述灯盘的厚度小于0.25mm,所述镜筒固定孔的边长小于1.2mm,所述镜筒固定孔的角顶点与所述灯盘外周缘之间的距离大于0.05mm,小于0.08mm;所述灯盘上于其中两个所述电极片上分别开设有电极通孔,所述电极通孔的两端周缘分别于所述电极片上设有电极焊盘,两个所述电极通孔分别贯通至所述陶瓷基板背面的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林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林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8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