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酸曲美他嗪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4482.2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5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尹来生;陈金脱;朱春莉;朱光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川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9/22;A61K47/12;A61K47/38;A61K47/10;A61K47/36;A61K47/32;A61K31/495;A61P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耿锟锟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酸 嗪缓释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酸曲美他嗪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盐酸曲美他嗪缓释制剂由缓释微片和胶囊壳组成,每粒缓释胶囊由直径1‑3mm的缓释微片充填而成。该微片主要由盐酸曲美他嗪、粘合剂、稀释剂、缓释材料、润滑剂组成。所述的盐酸曲美他嗪缓释制剂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盐酸曲美他嗪50~80%,稀释剂1~20%,粘合剂1~20%,缓释材料10~40%,润滑剂0.1~5%。本发明还公开了盐酸曲美他嗪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各物料制粒后压微片,按一定数量装入空心胶囊即得。该制备工艺稳定性好,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酸曲美他嗪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 Dihydrochloride),属于哌嗪类的衍生物,其主要通过保护细胞在缺氧或缺血情况下的能量代谢,阻止细胞内ATP水平的下降,从而保证了离子泵的正常功能和透膜钠-钾流的正常运转,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口服给药后,曲美他嗪吸收迅速,2小时内即达到血浆峰浓度。单剂口服曲美他嗪20毫克后,血浆峰浓度约为55ng/ml。重复给药后,24-36小时达到稳态浓度,并且在整个治疗中保持非常稳定。曲美他嗪主要通过尿液以原型清除。清除半衰期约为6小时。
盐酸曲美他嗪由法国施维雅公司(Les Laboratoires Servier)首先研制和生产,是第一个作用于心肌细胞代谢的药物。目前市场上面主要以盐酸曲美他嗪片和盐酸曲美他嗪胶囊为主。盐酸曲美他嗪口服后吸收迅速,半衰期相对较短,单次口服用后不到2h即可达到血浆峰值,消除半衰期大约是6h,每天服药至少需要2次,所以体内的血药浓度很容易出现峰谷现象,这样会使有效的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患者依从差。于是,2017年盐酸曲美他嗪缓释胶囊(商品名:OD)在俄罗斯上市,规格为80mg,口服给药后14h达到血浆峰值,使用3天后达到稳态,食物不影响PK,在组织分布很好,经由肾脏以原型排泄。在俄罗斯上市后的第二年即瓜分了一半市场。但由于原研制剂采用的是微丸包衣的制备工艺,工艺复杂,上药效率低,含量均一性问题,工业化生产困难。相对于微丸包衣工艺,湿法制粒后压制微片工艺更简单,生产效率高,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微片是指直径小于3mm的微型片剂,微片在临床效果上类似于丸剂,都是属于剂量分散型制剂。微片和微丸相比,尺寸大小更均匀,孔隙率更小,表面更光滑,批间差异更小,稳定性更好。患者在服用微片后,可以在胃肠道内均匀的分散,药物在胃肠的转运和吸收不受胃排空的速率影响,且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小;患者在服用微片后,其可以组成一个剂量的多个小单元释药行为的总和,个别小单元的制备缺陷不会影响整体制剂的释药行为;患者在服用微片后,由于微片与胃肠道黏膜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以减轻和消除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在制备工艺上,微片是采用固定模具压制而成的,微片具备普通片剂的特征,在片重和尺寸方面都是精确可控的,生产的重现性好,每个微片单元的尺寸相同,重量相同,药物含量相同。对于个体化差异比较大的老人和儿童,微片可以根据个体需求调整用量方案,对微片进行计数服用,使服药更为灵活。
专利CN105616358公开了一种曲美他嗪缓释微丸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保护了缓释微丸的组合物是由3种不同包衣增重的缓释微丸组成,通过不同比例混合的三种丸芯装入胶囊实现长效缓释、零级释放的效果。3种不同增重的微丸包衣工艺复杂,难度大,无法中控中间的包衣增重,微丸上药的失败率会大大增加,且国内现有药厂的设备均较落后,在含药的均匀性和缓释效果方面也不能很好的重现,若有个别缓释包衣膜破裂,就会有药物突释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川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川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4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刀具的刃磨工艺
- 下一篇:一种基于PLC的电厂一体化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