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单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6473.6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9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陆明;李锡祯;欧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29/54 | 分类号: | C30B29/54;C30B11/02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杜寒宇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合物单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化合物单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熔融化合物,获取过冷熔体,向所述过冷熔体中引入化合物目标晶型的晶种,或使所述过冷熔体自发成核,得化合物目标晶型的多晶样品;2)以0.1‑100℃/min的升温速率第一次升温,将所述化合物目标晶型的多晶样品升温至T3,所述T3比Tm低0.5‑8℃,然后以0.1‑20℃/min的升温速率第二次升温,直至获得1‑10颗化合物目标晶型的单晶晶核;3)降温培养,得单晶。上述制备方法,从过冷熔体中选择性培养出化合物目标晶型的大尺寸、高质量单晶,成功解析出多种业界多年来无法解析的单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晶结构解析领域,特别是涉及化合物单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单晶结构解析对于阐明化合物空间构象、化学反应机理、药物与靶点结合机制等超分子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单晶结构解析多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单晶结构解析的常规步骤包括:单晶培养,单晶测试和数据解析。培养尺寸大、质量好的单晶往往是限速步骤。
传统培养单晶的方法基于溶液结晶,包括缓慢挥发法、溶剂转移法等,这些方法变量多(需要尝试不同溶剂、浓度、温度、挥发速度等)、实验周期长。多晶型是化合物常见的现象,溶液法难以选择性培养多晶型化合物目标晶型的单晶。
熔体结晶是用来培养单晶硅等无机材料的常规方法,通常包括提拉法、泡生法、坩埚下降法等,需要特殊装置,且必须引入籽晶,适合制备用于工业的大尺寸单晶材料,而无法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涉及到的单晶培养,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单晶培养。常规化合物熔体结晶通常获得多晶,难以获得单晶,其原因在于化合物从熔体中自发成核需要较高的过冷度(过冷度=熔融温度-结晶温度)、而较高的过冷度下晶体通常会由于生长前沿的二次成核而形成多晶(通常为球晶)。只有少数特殊晶型例外,如灰黄霉素II晶型(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8,54(4):358-361)可在高过冷度下形成具有规则外形的单晶,硝苯地平β晶型(Crystal GrowthDesign 2012,12(4):2037-2043),在球晶中会形成较大区域的单晶形貌。
近来学者们利用熔体结晶方法发现一些药用化合物的新晶型,这些晶型通常只能够由熔体结晶获得。由于前述原因,这些晶型的单晶难以培养,因此单晶结构很难解析。例如硝苯地平γ晶型1977年首次由熔体结晶获得(Archiv der Pharmazie 1977,310(2):116-118),42年间关于它的单晶结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一直无法解析。再如2013年首次报道的灰黄霉素III晶型(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3,102(2):462-468)和2016年报道的维罗非尼β晶型和γ晶型(Crystal GrowthDesign 2016,16(10):6033-6042),单晶结构也一直无法解析。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合物单晶的制备方法,从过冷熔体中选择性培养出化合物目标晶型的大尺寸、高质量单晶,成功解析了多种业界多年来无法解析的单晶结构。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该单晶制备方法可以从原料药出发,快速地制备手性药物的单晶、解析单晶结构、确定绝对构型。
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化合物单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熔融化合物,获取过冷熔体,向所述过冷熔体中引入化合物目标晶型的晶种,或使所述过冷熔体自发成核,得化合物目标晶型的多晶样品;若所述化合物本身即为目标晶型的多晶样品,则直接执行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6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奶酪生产用乳清分离设备
- 下一篇:二酮哌嗪二聚体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