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解脂耶氏酵母制备赤阿糖液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07457.4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1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明;张丽华;汪俊卿;李楠;姜彦君;李丕武;王婷;杨翠平;田文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9/24 | 分类号: | C12P19/24;C12P19/02;C12P7/18;C12R1/645;C12R1/125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朱家富 |
地址: | 250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解脂耶氏 酵母 制备 赤阿糖液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解脂耶氏酵母制备赤阿糖液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D‑阿洛酮糖和赤藓糖醇混合糖液无需分别将赤藓糖醇和D‑阿洛酮糖分离提取后复配制得,而是通过偶联D‑阿洛酮糖酶法转化工艺,利用解脂耶氏酵母直接发酵制得的D‑阿洛酮糖和赤藓糖醇混合糖液,生产过程简便,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lipolytica)制备D-阿洛酮糖和赤藓糖醇混合糖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阿洛酮糖,也称为D-阿洛酮糖(D-Allulose)是一种六碳酮糖,分子量为180.16,熔点为96℃,易溶于水,甜度约为蔗糖的70%,在结构上与D-果糖C-3位存在差异。不同于传统甜味剂,当D-Allulose被摄入人体后,70%会通过尿液或粪便直接排出,产生的能量仅为等量蔗糖的0.3%,无消化负担,对人体不构成健康威胁。此外,D-Allulose还具有降血糖血脂、预防肥胖、清除自由基等多种生物学功效。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已于2011年将D-Allulose批准为一般认为安全(GRAS)级别食品,但由于D-Allulose在自然界中含量极少,提取困难,而化学转化法成本较高,应用于食品等领域具有潜在的风险。
目前合成D-阿洛酮糖主要通过酶催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使用原料为果糖,采用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催化,如中国专利文献CN110462036A(申请号:201780077035.7)一种新型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以及使用该酶制备D-阿洛酮糖的方法,公开了利用E.coli BL21(DE3)/pET24a表达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在75℃条件下,以浓度为500g/L D-果糖为原料进行催化,反应后产生了164g/L D-阿洛酮糖,转化率为32.8%。第二种方法使用原料为葡萄糖,合成过程为先使用葡萄糖异构酶催化D-葡萄糖为D-果糖,其后采用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将得到的D-葡萄糖/D-果糖混合糖液进行进一步催化,得到D-葡萄糖/D-果糖/D-阿洛酮糖三种糖的混合糖液。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85888149A(申请号:201711037688.0)一种阿果糖液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以葡萄糖异构酶催化得到的F55果葡糖液为原料,利用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pK18-ldhA-RPCDPE合成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进行进一步催化,得到了比例为450:390:160的D-葡萄糖/D-果糖/D-阿洛酮糖混合糖液。但由于目前合成D-阿洛酮糖采用的异构酶转化率难以超过50%(葡萄糖异构酶转化率为46%左右,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转化率为30%左右),因此利用上述酶法制备D-阿洛酮糖糖液中会混有大量的D-果糖或D-葡萄糖、D-果糖。
由于D-葡萄糖、D-果糖和D-阿洛酮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均为C6H12O6,分子量均为180.16,理化性质极为接近,因此采用传统的结晶等纯化手段对转化产物(D-果糖/D-阿洛酮糖和D-葡萄糖/D-果糖/D-阿洛酮糖混合糖液)中的两种或三种糖进行纯化非常困难,另有报道采用模拟移动床结合氢型、钙型树脂进行色谱分离的方法,但几种成分完全分开的难度依然较高,分离成本也高。近年来,Ankita Juneja等人采用酿酒酵母KAM-2GD对混合糖液中与D-阿洛酮糖性质接近的D-葡萄糖和D-果糖等进行转化,生成易于分离的乙醇(论文:Ankita Juneja,et al.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9,275:27-34),为含有D-阿洛酮糖混合糖液的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该途径生成乙醇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易燃易爆,分离过程对设备工艺要求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74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