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5793.0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0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鼎鹏;谢兴文;郑先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鼎鹏;谢兴文;郑先丽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9/10 |
代理公司: | 兰州锦知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4 | 代理人: | 勾昌羽 |
地址: | 7303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用于 治疗 骨质 疏松 制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的:地黄,竹叶,甘草,杜仲,骨碎补,牛膝,补骨脂,桂枝,干姜,淫羊藿,肉苁蓉,五味子,泽泻;并提供了其在制备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制剂,能针对骨质疏松、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阳虚衰、肾阴亏虚的病理机制进行治疗,适用于各类中医证型的骨质疏松症,主要适应症状有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筋骨痿软、腰膝疼痛,不能行走,头晕眼花,虚热冲逆,小便不利,脉细弱数;通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此方具有改善骨质疏松,提高骨矿物含量,改善骨生物力学,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降低骨的高转换状态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属于中医“骨痿”、“骨枯”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久病失治,老年衰退所致。发病机制主要为肾虚、脾虚、血瘀等。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中就有记载:“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即骨痿因肾虚精亏而致,病变在肾,与脾胃关系密切,乃本虚标实。
大补肾汤是敦煌医理类著作《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方剂之一,为治疗肾虚精少、肾中阳气虚衰、肾阳气化不利之要方。原方记载如下:“大补肾汤,治精气衰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方。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泽泻,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一两。右(上)七味,以长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夜一服。”大补肾汤为中医通过补益肾精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良好借鉴,但大补肾汤适应症较广,对骨质疏松的治疗还存在一定局限和不足,主要是:骨质疏松症以肾虚病机为主线,以补肾为大法去遣方用药,在临床中骨质疏松病机有肾阳虚、肾阴虚、阴阳两虚等不同的证型表现,治疗时当兼顾阴阳、辨证论治,大补肾汤中以滋阴补肾中药为主,滋阴降火的效力较强,但温阳化气之力不足;同时,大补肾汤寒凉滋腻药味太多,长期服药易滋腻碍胃,寒凉太过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反致肾中阴阳失衡加剧,故以大补肾汤补肾益精为主的同时,应结合个体五脏阴阳的差异性辩证加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药组合物,是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的:地黄25-35份,竹叶20-30份,甘草15-25份,杜仲15-25份,骨碎补10-20份,牛膝10-20份,补骨脂10-20份,桂枝10-20份,干姜10-20份,淫羊藿10-20份,肉苁蓉10-20份,五味子10-20份,泽泻10-20份。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中药组合物,是由按照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的:地黄30份,竹叶25份,甘草20份,杜仲20份,骨碎补15份,牛膝15份,补骨脂15份,桂枝15份,干姜15份,淫羊藿15份,肉苁蓉15份,五味子15份,泽泻15份。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配伍原理如下:
方中地黄和竹叶为君药,地黄填补肾精,竹叶清肾中虚热;以甘草、杜仲、骨碎补、牛膝为臣药,甘草调气安中,调和诸药,杜仲、骨碎补、牛膝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以补骨脂、桂枝、干姜、淫羊藿、肉苁蓉为佐药,干姜、淫羊藿温补肾阳,桂枝助阳化气,补骨脂、肉苁蓉既温肾阳,又益精填髓,诸药共奏温补肾阳、归纳肾气、助阳通脉、益精填髓之功;以五味子和泽泻为使药,五味子补肾固精、滋补肾阴,泽泻滋补肾阴、清泻虚热,二药合用制约佐药辛温燥烈之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鼎鹏;谢兴文;郑先丽,未经李鼎鹏;谢兴文;郑先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5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