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发动机活塞式气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23930.2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6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梁乙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乙泉 |
主分类号: | F01L3/20 | 分类号: | F01L3/20;F01L1/46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杨彪 |
地址: | 250021 山东省济南市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 发动机 活塞 气门 | ||
内燃发动机活塞式气门,包括气门腔,气门腔的外周开设有通气孔,气门腔内安装有能沿其上下移动的气门,所述气门上安装有气门杆,气门杆的上端穿出气门腔并安装有往复移动机构,气门的外周安装有与气门腔相配合的气门活塞环,在气门腔内的气门杆外周还套装有弹簧,弹簧始终有使气门降至气门腔底部的趋势。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气门腔内上下移动的气门来调节进气管或排气管与燃烧室之间的通断,不同于现有的气门机构,无气门座的设计,避免了换气行程中部件的撞击,且活塞式气门中的零件互换性强,便于对其进行维修更换,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气门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所述的活塞式气门还具有磨损小、漏气少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燃发动机活塞式气门。
背景技术
气门的作用是专门负责向发动机内输入空气并排出燃烧后的废气。从发动机结构上,分为进气门和排气门,进气门的作用是将空气吸入发动机内,与燃料混合燃烧,排气门的作用是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并散热。目前,在内燃发动机领域中,气门构造比较简单且单一,气门头部与气门座为同心锥角配合,装配时要相互研磨,零件不能互换,在换气行程中,气门头部与气门座相互撞击,容易变形或损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发动机活塞式气门,通过气门腔内上下移动的气门来调节进气管或排气管与燃烧室之间的通断,不同于现有的气门机构,无气门座的设计,避免了换气行程中部件的撞击,且活塞式气门中的零件互换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气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的难度和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燃发动机活塞式气门,包括气门腔,气门腔的外周开设有通气孔,气门腔内安装有能沿其上下移动的气门,所述气门上安装有气门杆,气门杆的上端穿出气门腔并安装有往复移动机构,气门的外周安装有与气门腔相配合的气门活塞环,在气门腔内的气门杆外周还套装有弹簧,弹簧始终有使气门降至气门腔底部的趋势。
所述往复移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上安装有凸轮,气门杆顶端固定安装有与凸轮相配合的矩形框架,凸轮转动能带动矩形框架和气门杆进行轴向移动,所述矩形框架内部安装有转轴,转轴与动力输入轴垂直,转轴上铰接有两个夹板,两个夹板分别位于矩形框架两侧,并且其上均开设有避让动力输入轴的通口,每个夹板的两侧均设有铰接板,铰接板套装在转轴上,在不同夹板的两个铰接板之间安装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始终有使两个夹板上端闭合,下端分离的趋势,其中夹板的下端位于矩形框架底部下方,夹板的上端位于矩形框架内,每个夹板上端的内侧上均设有凸沿,凸沿均位于凸轮的同一侧,凸轮转动时能推动两条凸沿使两个夹板的上端相分离,下端闭合,在矩形框架底部的一侧开设有透孔,透孔内设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倒U型支架,倒U型支架内铰接有两个撑板,两个撑板之间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始终有使两个撑板有张开的趋势,在每个撑板的底部的内侧均安装有限位板,两个撑板张开时,撑板底部外缘能与透孔的外边沿配合,以限制矩形框架上移,在每个夹板下端的内侧上均设有解锁块,两侧的解锁块靠近时能挤压限位板,使两撑板闭合,以穿过透孔内。所述凸沿底面为斜面。所述矩形框架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透孔,气门杆位于两侧的透孔之间,每个透孔内均设有锁定装置。所述通气孔沿气门腔圆周方向布置,通气孔是四边形孔或菱形孔。所述气门的外周开设有至少一道活塞环槽,活塞环槽内配合安装气门活塞环。所述凸轮由基圆和凸起部构成,凸起部为直角三角形,其顶角为度。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内燃发动机活塞式气门,通过气门腔内上下移动的气门来调节进气管或排气管与燃烧室之间的通断,不同于现有的气门机构,无气门座的设计,避免了换气行程中部件的撞击,且活塞式气门中的零件互换性强,便于对其进行维修更换,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气门的使用寿命,此外,本发明所述的活塞式气门还具有磨损小、漏气少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往复移动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乙泉,未经梁乙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3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