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行扭矩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38588.7 | 申请日: | 2020-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6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波;钟云锋;赵鹏遥;王昊;武斐;承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行 扭矩 确定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滑行扭矩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到车辆进入滑行状态时,获取车辆的滑行开始车速,根据所述滑行开始车速确定滑行结束车速;
确定车辆当前工况对应的百公里电耗;
根据所述滑行开始车速和滑行结束车速组成的滑行车速区间及所述百公里电耗确定最佳滑行减速度;
根据所述最佳滑行减速度及车辆运行参数确定滑行扭矩,并将所述滑行扭矩写入整车控制器,使得所述整车控制器控制电机输出所述滑行扭矩;其中,车辆运行参数包括整车重量、道路坡度、空气阻力及滚动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滑行开始车速确定滑行结束车速,包括:
从第一信息关联表中查找所述滑行开始车速对应的滑行结束车速;
确定车辆当前工况对应的百公里电耗,包括:
确定车辆当前工况对应的车辆当前速度,则从第二信息关联表中查找所述车辆当前速度对应的百公里电耗;
根据所述滑行开始车速和滑行结束车速组成的滑行车速区间及所述百公里电耗确定最佳滑行减速度,包括:
从第三信息关联表中查找所述滑行车速区间及所述百公里电耗对应的最佳滑行减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所述第一信息关联表,包括:
采集用户实际驾驶中滑行过程中的滑行开始车速和滑行结束车速;
并对采集的滑行开始车速和滑行结束车速进行聚类处理,获得滑行开始车速与滑行结束车速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建立第一信息关联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所述第一信息关联表,包括:
创建初始第一信息关联表;
检测到车辆进入滑行状态时,获取滑行开始车速,并从所述初始第一信息关联表中查找所述滑行开始车速对应的初始滑行结束车速;
采集用户驾驶过程中的实际滑行结束车速;判断所述滑行开始车速与所述实际滑行结束车速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若大于,则判断所述实际滑行结束车速与所述初始滑行结束车速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若大于,则将所述第一信息关联表的更新计数器累加1,并判断所述更新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
若大于,则将所述滑行开始车速在所述初始第一信息关联表中对应的初始滑行车速调整第一设定值,并将所述更新计数器的值归0;否则,不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所述第二信息关联表,包括:
将车速划分为多个车速区间,并获取每个车速区间对应的理论百公里电耗,以建立第二信息关联表;
累计计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各车速区间对应的实际百公里电耗;
对于每个车速区间,判断所述实际百公里电耗与所述理论百公里电耗的差值是否大于第四阈值;
若大于,则将所述第二信息关联表的更新计数器累加1,并判断累加后的更新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第五阈值;
若大于,则将所述第二信息关联表中的车速区间对应的理论百公里电耗调整第二设定值,并将所述更新计数器的值归0;否则,不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所述第三信息关联表,包括:
设置多个车辆滑行车速区间、多个百公里电耗及减速度边界条件;
对于每个车辆滑行区间,计算车辆从滑行开始车速以所述减速度边界条件中的每个减速度减速至滑行结束车速的滑行里程以及所需的滑行扭矩;
根据所述滑行扭矩确定可回收能量,并根据所述可回收能量和所述百公里电耗计算利用所述可回收能量可供车辆行驶的实际里程;
将所述滑行里程和所述实际里程累加,将累加最大值对应的减速度确定为最佳减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车辆当前工况对应的百公里电耗,包括:
所述车辆当前工况为车辆开始滑行前设定时间段内的工况;
判断车辆的启动时间是否超过所述设定时间;
若未超过,则将第三设定值确定为百公里电耗;
若超过,则计算车辆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的百公里电耗,确定为最终的百公里电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858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