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收粉尘的抓取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33669.8 | 申请日: | 2020-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6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肖能齐;谭文殊;张效毓;李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2 | 分类号: | B25J9/02;B25J9/14;B25J15/02;B25J15/10;B08B15/0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粉尘 抓取 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可吸收粉尘的抓取装置,包括基座(3),其特征是:所述的基座(3)内设有吸尘机构,基座(3)下方设有夹取机构,所述的基座(3)上方设有驱动机构;
所述的基座(3)内部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吸尘机构包括气泵(19),气泵(19)设置在基座(3)内的上腔体内,基座(3)内的下腔体侧壁上设有盖体(1);
所述的夹取机构包括卡爪座(21),卡爪座(21)通过连接管(20)与基座(3)连接,卡爪座(21)内设有卡爪座内腔(211),卡爪座内腔(211)通过连接管(20)与基座(3)内的下腔体连通;
所述的基座(3)设置在送料履带(16)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粉尘的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竖向滑动导杆(6)和水平滑动导杆(7);
所述的竖向滑动导杆(6)一端设置在基座(3)顶部,竖向滑动导杆(6)穿过第一气动缸(8)设置,第一气动缸(8)的推杆朝上且推杆端部与竖向滑动导杆(6)远离基座(3)的一端固定在同一板件上;
所述的水平滑动导杆(7)一端设置在第一气动缸(8)一侧,水平滑动导杆(7)穿过第二气动缸(9)设置,第二气动缸(9)的推杆水平且第二气动缸(9)端部与水平滑动导杆(7)远离第一气动缸(8)的一端固定在同一板件上;
所述的第二气动缸(9)设置在固定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粉尘的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爪座(21)内设有相互平行的驱动齿轮轴(10)和从动齿轮轴(12),驱动齿轮轴(10)和从动齿轮轴(12)上分别设有一组卡爪(4),两组卡爪(4)堆成设置,卡爪(4)的下端通过销轴(5)连接有卡爪臂(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粉尘的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齿轮轴(10)和从动齿轮轴(12)上均设有多个齿轮,驱动齿轮轴(10)上的齿轮与从动齿轮轴(12)上的齿轮一一对应并啮合;
所述的驱动齿轮轴(10)一端穿过卡爪座(21)侧壁并与设置在卡爪座(21)外侧壁上的步进电机(11)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粉尘的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爪座(21)外侧壁下沿上设有距离传感器(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粉尘的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料履带(16)通过两端的履带轴(15)实现驱动,其中一个履带轴(15)轴连接履带电机(14),履带电机(14)的输出端位置上设有称重平台(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粉尘的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20)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001),卡爪座内腔(2101)的端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102)。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粉尘的抓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启动第一气动缸(8),使竖向滑动导杆(6)相对于第一气动缸(8)移动,距离传感器(13)进行卡爪(4)与待抓取的物料袋(17)之间间距的检测;
2)当检测到卡爪(4)与编织袋之间间距达到设定值时,步进电机(11)启动,驱动齿轮轴(10)带动从动齿轮轴(12)夹取物料袋(17);
3)第一气动缸(8)再次启动,整个装置回到起始位置;
4)第二气动缸(9)启动并带动整个装置及物料袋(17)推向称量平台(18);
5)装置移动指定距离后,第二气动缸(9)停止运作,第一气动缸(8)启动,同时距离传感器(13)进行卡爪(4)与平台上已有物料袋(17)之间间距的检测;
6)当检测到卡爪(4)与编织袋之间间距达到设定值时,步进电机(11)启动,驱动齿轮轴(10)带动从动齿轮轴(12)转动,卡爪(4)动作并放开物料袋(17);
7)第一气动缸(8)启动,带动装置提升设定高度,同时第二气动缸(9)启动,带动装置回到初始位置;
8)循环重复步骤1)-7),实现持续性的物料抓取转运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吸收粉尘的抓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步骤7)过程中,气泵(19)始终处于运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3366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S,3R)-2-酰氨甲基-3-羟基丁酸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