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齿轮齿距偏差测量中测量仪器系统误差分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48080.0 | 申请日: | 2020-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6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赫东锋;王建华;郭宏彬;刘海涛;孙彬;卢春霞;李少康;曾令万;杨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齿轮 偏差 测量 仪器 系统误差 分离 方法 | ||
1.一种实现齿轮齿距偏差测量中测量仪器系统误差分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输入齿轮相关参数,包括齿轮齿数Z、齿轮端面模数mt、测量时的间隔齿数k,
步骤二、齿轮装夹及测量装置的调整:
a.将被测齿轮(1)装夹在回转工作台(2)上,调整被测齿轮(1)与回转工作台(2)同心,圆光栅(3)固设于回转工作台(2)上且与其转子相连,圆光栅读数头(4)固设于回转工作台(2)上且与回转工作台(2)的定子相联;
b.将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间隔一定间距d安装在可以实现沿齿轮径向移动的径向移动滑台(7)上,径向移动滑台(7)进一步安装在可以沿着齿轮轴向移动的升降台(8)上;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间距d按照(1)式进行估算:
d=kπmt (1)
式中,k为测量时的间隔齿数,mt为齿轮端面模数,π为圆周率;
c.旋转回转工作台(2),使得齿轮(1)上两个间隔为k的齿轮齿槽分别正对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测针;
d.粗调:同步移动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使得第一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测针测球的中心位于齿轮齿宽的中部位置和齿轮分度圆上;
e.微调:
首先慢速旋转回转工作台(2),使齿轮的轮齿靠向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测针,直到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其中一个的示值接近于0值;
然后微调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间距,使得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示值接近相等;
最后微调回转工作台(2)的位置,直到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示值都接近于0值附近;
f.移动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使得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测针退出到齿轮轮齿外的安全位置;
步骤三、控制回转工作台(2)旋转m圈,完成m圈共计m×Z个齿轮轮齿的测量,每一圈的测量包括以下步骤:
a.当齿轮(1)的每个齿槽正对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测针时,控制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沿齿轮径向同步进给,使得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测针测球中心到达齿轮的分度圆附近;
b.同步停止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进给,齿轮轮齿分别压下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测针;
c.当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其中一个的示值达到0值附近时,读取并保存圆光栅(3)、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读数,记为(2)式:
其中分别为回转工作台(2)在第i圈第j齿时圆光栅(3)的读数、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读数;
d.在读取并保存圆光栅(3)的读数、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读数后,控制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同步退出到齿轮轮齿外的安全位置;
步骤四、数据处理
a.按照(3)式计算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和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读数下各齿的齿距累积偏差;
其中,对于左齿面测量,分别为第i圈第j齿位置时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的读数以及测得的齿距累积偏差,分别为第i圈第j齿位置时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读数以及测得的齿距累积偏差;对于右齿面测量,分别为第i圈第j齿位置时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读数以及测得的齿距累积偏差,分别为第i圈第j齿位置时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的读数以及测得的齿距累积偏差;
b.将(3)式计算得到的多圈齿距累积偏差按照圈数m取平均得到各个齿的平均齿距累积偏差,即:
其中,对于左齿面测量,为以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的读数计算得到的第1到第j齿的齿距累积偏差的平均值,为以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读数计算得到的第k+1到第k+j齿的齿距累积偏差的平均值;对于右齿面测量,为以第二微位移传感器(6)的读数计算得到的第1到第j齿的齿距累积偏差的平均值,为以第一微位移传感器(5)的读数计算得到的第k+1到第k+j齿的齿距累积偏差的平均值;
c.将齿距累积偏差的平均值写成矩阵形式,
对于平均齿距累积偏差有:
即,为以平均齿距累积偏差构成的Z-1行的列向量;
对于平均齿距累积偏差有:
即,为以平均齿距累积偏差构成的Z-1行的列向量;
d.计算分离了测量仪器系统误差的各个齿的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偏差
按照(7)式计算分离了测量仪器系统误差的各个齿的齿距偏差fpt:
其中:
为以各个齿的齿距偏差fpt构成的Z行的列向量;为由和0元素构成的一个Z行的列向量;为一分块矩阵构成的Z行Z列的方阵;为一个Z-1行、Z列的矩阵;A2为A1循环右移k列后得到的矩阵;是一个全部元素都由1组成的1行Z列的行向量;
按照(8)式计算分离了测量仪器系统误差的各个齿的齿距累积偏差Fpk:
其中:
为由第1齿到第j齿的齿距累积偏差构成的Z-1行的列向量;为一个Z-1行Z列的下三角阵;
e.计算分离出的测量仪器的系统误差
按照(9)式,可以得到分离出的测量仪器的系统误差为:
其中,为由测量仪器系统误差对齿距累积偏差的影响量构成的Z-1行的列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80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