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的加速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38511.5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7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林陈立;龚刚;林思学;王铃燕;方媛;林杰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苏秋桂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加速度 控制 方法 | ||
一种电动汽车的加速度控制方法,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油门开度A、当前车速V和当前加速度a选择车辆进入动力模式或者经济模式;S2、进入动力模式时不对加速度进行限制;S3、进入经济模式时,将车辆的全速度范围划分为多个车速区间并设定各车速区间内的加速度限值,根据当前车速V所在的车速区间内的加速度限值对电机输出扭矩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加速度的分段限制。本发明在车辆进入经济模式时,将全速度范围进行分段,并设定各个分段的加速度限值,由此使得车辆的加速更平缓,整体性能更优越,充分保证了人们的乘坐舒适性,并有效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加速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动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驱动电机的特性,电动汽车在起步和低速阶段拥有更优的加速性能,但每个驾驶员的驾驶风格不同,如果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存在大加速度的情况,会使驾驶员和乘客感到不适,并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加速度进行限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动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进而有效提高人们的乘坐舒适性。
申请号为CN10674027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最高车速限制方法和装置,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先将电机的驱动扭矩限值在第一阈值以内,再实时判断电动汽车的加速度是否大于预设第三阈值,以及电动汽车的车速是否大于预设第四阈值:若加速度不大于第三阈值,且车速不大于第四阈值,则控制电机的驱动扭矩保持不变;若加速度大于第三阈值或车速大于第四阈值,则减小电机的驱动扭矩,并根据电动汽车的车速和加速度,实时对电机的驱动扭矩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电动汽车最高速度的控制,以防止电动汽车超速。
该技术方法虽然能够有效防止电动汽车超速,但是控制过程中仅仅是将单一的车速和加速度值作为判定依据,而没有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的行驶环境,也没有充分对行驶过程中各个车速段的加速度进行限制优化。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加速度控制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加速度控制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的加速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油门开度A、当前车速V和当前加速度a选择车辆进入动力模式或者经济模式;
S2、进入动力模式时不对加速度进行限制;
S3、进入经济模式时,将车辆的全速度范围划分为多个车速区间并设定各车速区间内的加速度限值,根据当前车速V所在的车速区间内的加速度限值对电机输出扭矩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加速度的分段限制。
进一步,在步骤S3中,各车速区间的加速度限值随着车速的增大而减小。
进一步,在步骤S3中,首先利用车辆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当前车辆的重量,再结合电机输出扭矩和车辆参数计算各车速区内间内的理论加速度限值。
更进一步,结合主观评价试验对各车速区内间内的理论加速度限值进行修正,得到最优化的加速度限值。
再进一步,根据当前车速V所在的车速区间确定当前的加速度限值,并结合当前车辆的重量反向推算出当前的电机输出扭矩限值,由此对电机输出扭矩进行控制。
进一步,在步骤S1中,在设定周期内,若油门开度A大于其设定阈值,且当前车速小于其设定阈值,且当前加速度a小于其设定阈值,则进入动力模式,否则进入经济模式。
更进一步,设定周期为3S,油门开度A的设定阈值为90%,当前车速的设定阈值为30km/h,当前加速度的设定阈值为0.3m/s2。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8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